每日观察!从人民币SDR权重提升看银行间市场创新发展
2022年5月11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执行董事会宣布完成特别提款权(SDR)定值审查,决定SDR货币篮子组成货币种类保持不变,人民币SDR货币篮子权重提升1.36个百分点至12.28%。调整后的人民币篮子权重仍保持第三,仅次于美元(43.38%)及欧元(29.31%)。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此次SDR定值审查是人民币2016年入篮后的首次调整,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从外汇交易及金融投资的角度看,近年来,以银行间市场为代表的国内金融市场的改革发展与对外开放助推了人民币在结算、计价与储备等多领域的国际化使用,从而为人民币SDR篮子份额提升提供了支持。
人民币SDR权重上调 人民币国际化进一步加深
SDR由IMF于1969年发行,其价值由一篮子储备货币决定,可充当国际储备用于偿还国际债务或弥补国际收支逆差。2015年,IMF宣布人民币于2016年10月起正式纳入SDR货币篮子。人民币入篮成为人民币国际化重要的里程碑事件,反映了IMF对人民币国际化成绩的充分肯定。2022年5月,IMF对SDR完成定值审查,决定人民币在SDR货币篮子的份额从10.92%提升至12.28%。
根据IMF标准,决定SDR货币篮子权重的因素主要包括出口份额(1/2)、外汇储备份额(1/6)、外汇交易份额(1/6)、国际借贷占比(1/6)等。审查结果显示,5年来,人民币商品与服务出口占比较上一审查周期提高1.5个百分点至12%,外汇储备份额提高1.6个百分点至2.8%,外汇市场成交份额提高0.2个百分点至2.2%,国际债券与银行贷款余额占比分别保持在0.3%与0.9%的水平。总体来看,出口、外汇储备与外汇市场份额上升是此次人民币SDR权重调整的主要原因,反映了人民币在贸易结算、资产计价与外汇储备等方面国际化的进步。而人民币外汇市场份额与外汇储备占比提升等成绩的背后,则是近年来以银行间市场为代表的境内金融市场不断发展改革与对外开放的努力结果。
人民币外汇市场稳步发展 汇率市场化基础更加牢固
近年来,银行间人民币外汇市场不断发展,为人民币的“可自由使用”提供了良好条件。2021年,银行间人民币外汇市场成交31.3万亿美元,在2015年至2021年期间,日均成交量年化复合增长率达15%。银行间人民币外汇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有力支持了人民币占全球外汇交易份额的提升,国际清算银行对全球外汇市场的调查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外汇市场人民币交易量份额由2016年的3.99%提升至4.32%。
同时,银行间人民币外汇市场深度及广度稳步提升,市场流动性与人民币汇率弹性明显增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更加市场化。截至2021年末,人民币外汇市场会员共计764家,较2015年末增长518家,市场参与者类型更加多元,交易需求更加丰富。
市场流动性与汇率弹性方面,境内人民币外汇市场亦有明显进步。2021年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早盘最优双边报价点差基本保持在4个基点以下水平,已逐步接近国际主要货币对报价点差,全年人民币对美元日均波幅为160个基点,较2015年提高90个基点。
从人民币汇率走势看,2016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走完两轮升贬周期,人民币汇率实现了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并呈现出双边波动增强的特征。2022年上半年,人民币汇率在多重因素下走贬。在此期间,人民币中间价报价机制运行平稳,市场参与者整体更加理性成熟,在岸与离岸汇率价差总体保持在200个基点以内,以上都表明近年来境内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水平的不断提升。
不断创新持续优化 便利境外机构参与市场交易
自人民币入篮至今,银行间市场建设不断推陈出新,深化改革,加大对外开放,实现了市场规模的发展与流动性改善,便利了境外投资者参与银行间人民币外汇交易及债券投资。
一是开放外汇市场夜盘交易。2016年起,银行间外汇市场闭市时间从16时30分延长至23时30分,实现夜盘(17时至23时30分)覆盖欧洲市场主要开盘时段与北美市场早盘时段,为境外机构参与境内外汇市场提供更加灵活方便的时间窗口。随着夜盘市场的开放与市场机构的积极参与,夜盘交易量占比逐年提升,2021年夜盘交易总量占比为2.5%,较2016年提高0.7个百分点。
二是不断完善交易机制,深化市场改革,持续改善市场流动性。银行间外汇市场新一代平台于2017年正式上线,新一代平台新增即期撮合与可执行报价流模式,为交易需求出清提供了更高效快捷的渠道,市场报价质量也得以提高。2021年,即期撮合与可执行报价流模式分别占即期市场的47.2%和14.5%,反映新交易模式获得了市场参与者普遍认可。同年,银行间做市商制度改革深化,进一步完善做市商—尝试做市机构—普通会员的分层流动性体系,实现做市队伍结构的优化与做市业务竞争的加强,为市场提供了更丰富多元的流动性来源。
三是稳步推进市场创新,便利境外机构投资参与境内人民币市场交易及投资。除境外机构通过央行及境内结算代理人外,银行间债券市场于2017年7月正式推出债券通,为境外机构参与境内债券市场交易,配置人民币债券资产提供了另一条便利的渠道。此外,为方便境外机构的资金兑换及风险管理,银行间市场进一步优化了境外机构直接入市和债券通项下的汇兑机制安排。自2020年起,境外投资者可选择不超过3家银行办理资金汇兑和外汇风险对冲业务,以实现多方比价,同时支持境外投资者通过主经纪业务模式进入银行间外汇市场,办理资金汇兑和外汇风险对冲业务。自2021年起,债券通项下推出外汇风险管理信息服务,香港结算行可基于债券通投资者授权,查询交易真实性审核与监测所需的数据。
银行间市场的创新与优化吸引越来越多境外机构参与其中。截至2021年,银行间外汇市场境外机构参与者共计176家,其中,人民币外汇市场境外机构130家,较2015年末增加108家;全年境外机构在银行间人民币外汇市场成交9234亿美元,占全市场总量的1.5%,较2015年提高1.3个百分点。债券市场方面,2021年底境外机构参与者及产品户共计4567家,全年成交11.4万亿元人民币,占全市场成交量的5.4%,较2015年提高5个百分点。
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银行间市场迎接新挑战
此次SDR定值审查上调人民币权重,不仅肯定了人民币国际化近年来取得的成绩,也对我国境内金融市场的进一步改革发展与对外开放提出了挑战。
从审查结果看,目前人民币国际化仍处于初级水平,尤其在外汇交易、外汇储备与国际债务占比等金融领域,人民币相对美元、欧元等还有较大进步空间。特别是IMF调研发现,境外机构认为境内市场存在交易成本高、操作程序复杂、交易时段不便、流动性偏低、产品和服务不足、资金跨境困难等问题。为此,银行间市场在人民银行等监管部门领导下,应继续坚持市场驱动和企业自主选择的原则,做大做强人民币产品交易主平台和定价中心,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稳慎推进。
一是简便境外机构入市交易及投资程序,积极引入境外机构参与银行间市场交易,丰富市场参与机构类型与交易需求,提高市场对外开放程度。
二是延长交易时间,完善交易机制。通过进一步延长闭市时间,实现北美市场开盘时段全覆盖,便利北美机构参与交易;同时应继续完善市场交易机制,用好做市商制度,多措并举提升市场夜盘流动性,以此缩小市场报价点差,降低机构交易成本。
三是丰富银行间市场产品与服务。可考虑加快推进外汇期货等金融风险管理工具,并面向境外机构提供银行间市场交易数据产品,以此满足境外机构汇兑风险管理的需要,提升市场信息透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