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快看点丨科技赋能中国人寿财险高质量发展
7月22日至26日,以“创新驱动新变革数字引领新格局”为主题的第五届数字中国建设成果展在福建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作为中国人寿重要成员单位,中国人寿财险以“数字、智慧、创新、绿色”为主题亮相此次展览会。
聚焦关键领域 打造数字化转型新范式
近年来,中国人寿财险大力推动重点领域数字化转型工程。在现有核心系统和业务能力基础上,面向新形势,强调业务与科技融合发展,打造九大“安心”平台,构建可组合的敏捷支持能力,快速响应客户、伙伴和市场的需求和变化。
(资料图片)
具体而言,聚焦客户线上化经营,打造“安心享”自营服务矩阵,构建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的客户服务平台,让客户找得到,用的好;渠道赋能销售管理,打造“安心销”“安心创”“安心连”,实现传统销售渠道“触网上线”,强化销售队伍数字化管理,提升数字化连接能力;智能作业运营管理,构建业务中台,打造以“安心保”“安心赔”“安心防”平台为基础的服务体系,形成组装架构与敏捷能力,实现运营模式智能化变革;数据驱动生态融合,汇集构建内外部“数据资产”,打造数据中台,扩大数据规模、挖掘数据价值、创新产品服务,为公司智能化经营夯实数据基础,构建“保险+科技”平台,广泛连接合作伙伴,整合社会服务资源,丰富保险生态。
智慧防灾防损 推进“风险减量”管理
2022年6月1日,四川芦山县突发里氏6.1级地震灾害后,中国人寿财险“安心防”平台第一时间推送速报信息并不间断更新地震灾情,快速完成震中50km/100km范围受影响客户及标的筛查,及时通过企业微信方式向相关分公司发送高风险标的清单信息,协助快速开展理赔查勘定损。
这是“安心防”防灾防损智慧云平台在在助力地址减灾服务上的典型应用。“安心防”智慧防灾防损云平台是中国人寿财险运用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与风险管理技术自主建设的,国内领先的地理信息智能防灾云平台。平台提供防灾预警、风险评估、经营热图、历史灾损、历史气象、防灾防损专家库、客户风险档案七大功能,可实现单一标的风险识别与评估、区域累积风险管理与风险防控政策制定,为客户提供保前精准风勘、保中防灾防损、灾前监测预警、灾后查勘理赔的全流程数字化防灾防损服务,实现线上综合数据与线下防灾举措有机结合,推进“风险减量”管理,为客户全生命周期风险管理提供高效合理的风险解决方案。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全系统内部用户累积访问“安心防”平台超18.4万人次,累积推送预警信息超过1100万次。通过“安心防”平台的风勘小助手功能为7000家以上的重点企业客户提供风勘服务,完成有效理赔风勘报告超过11000份。
据不完全统计,有效开展标的风险整改,涉及风险隐患保额达487.39亿元,风险减量管理成效明显。通过“安心防”防灾防损智慧云平台,中国人寿财险立足于服务国家减灾管理与保险服务社会民生。
创新基础设施建设 强化新技术攻关应用
2021年,中国人寿财险联合再保险公司,基于联盟区块链技术,建设财险行业内首个“再保险账务结算区块链”。采用去中心化的多节点/账本部署方案,对接账务结算智能交互平台,加密共识账单、结算单等数据,基于互联网组建了一个有效的专业加密通讯网络,实现跨公司账务结算工作全流程数字化,有效整合了保险行业跨域资源,加强了保险领域各公司之间的联系,保障了数据传输的准确、可信和稳定性,大幅提升保险领域内各个实体之间的数字化水平,实现“共建”“共享”“共赢”“共荣”,为解决再保险业务中的痛点难点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思路,为后续国内成立再保险区块链联盟及更多联盟区块链项目落地,提供了参考和经验。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人寿财险打造的隐私计算平台,融合多方安全计算、联邦学习两条技术路线,支持加密后的统计查询、多方联合建模等场景应用,能够保障大数据交换时的信息安全,达到保护终端数据和个人数据隐私、保证合法合规的效果。在针对异构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难题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果,并已应用于车险承保的风险刻画场景。
助力绿色新业态 积极服务国家战略
中国人寿财险积极探索助推“双碳”生态建设新模式,将森林完全损毁造成的固碳量损失换算指数化,推出林业碳汇指数保险。2021年5月,全国首单林业碳汇指数保险在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试点落地,中国人寿财险福建省分公司为其辖内所有生态林及商品林提供了2000万元的碳汇损失风险保障。
试点的成功,带来了复制的可能。中国人寿财险“双碳”生态建设的实践成果入选了“福建省第二批绿色金融改革可复制创新成果”,快速在全省范围内进行复制推广。2022年成功在三明、宁德等地市及龙岩新罗区以外的其他县区成功实现落地。随后,中国人寿财险积极将福建经验推广至全国各地,目前已在广西、广东、云南、甘肃、内蒙古、安徽等省份复制落地,合计提供碳汇损失风险保障5781万元。
据了解,基于森林碳汇保险领域的成功经验,中国人寿财险拟在全国系统内推进草原碳汇保险、海洋碳汇保险等相关项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