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热议:高温干旱“烤”验欧洲经济

来源: 中国金融新闻网 2022-08-17 08:45:13


【资料图】

从西班牙干涸开裂的水库到多瑙河、莱茵河和韦尔努伊湖等主要河流水位下降,一场史无前例的旱灾正席卷欧洲。依据欧洲干旱观测网站上周的数据,目前欧盟和英国约63%的地区已发布了干旱警告或预警。眼下,欧洲正经历着有记录以来最为炎热的夏天,但这波热浪为欧洲经济带来的却是“彻骨凉意”,让本就因能源危机和粮食危机面临衰退的欧洲经济“雪上加霜”。

近500年最严重旱灾

在过去的一个月里,欧洲经历了数波极端热浪,多国创下破纪录的高温。欧洲干旱观测站(EDO)的最新数据显示,7月中下旬,欧盟47%的地区处于“警告”状态,17%的土地因干旱进入最高等级的“警戒”状态。该机构也在本月警告称,欧洲或将遭遇约500年来最严重旱灾。对于造成此次旱灾的原因,法国自然环境协会水和干旱问题专家弗洛伦斯·帕斯基尔对媒体表示,造成灾害的主要原因在于去年冬季的降雪量下降,导致山区流出的源头水量减少,地下水冬季补给严重不足,随后春季出现的高温又加剧了土壤的干燥和植物耗水量。究其根本,气候变暖导致的水蒸发量增加是造成这场自然灾害的“罪魁祸首”。

截至目前,欧洲大陆的西部、中部和南部地区已近两个月没有出现明显降雨。而持续的高温干燥天气已使德国最大的通航河流莱茵河的水位不断下降。莱茵河水位监测数据显示,多个流域水位已降至1米以下,水位仅为往常的一半。而德国面临的问题也是整个欧洲的缩影。在低水位的多瑙河上,塞尔维亚当局已经开始疏浚河道,以保持通航。匈牙利布达佩斯附近的韦伦采湖的大片地区已经变成了一块块干燥的泥地,造成船只搁浅。意大利最长河流波河的某些河段水位也降至历史性低位,使得几十年前沉没的驳船和小船重新浮出水面。同时,干旱也对悬于欧洲大陆之外的英国造成了影响,英国威尔士中部韦尔努伊湖水位下降,致使被湖水淹没的拉努辛村的遗迹时隔近50年重见天日。以往每年这个时期,湖中蓄水量能达到库容量的九成。但今年韦尔努伊湖水位不断下降,近日的蓄水量只有库容量的六成。

干旱加剧欧洲经济风险

伴随旱灾的持续加重,欧洲各国以水资源为基础的能源利用已遭遇困境。欧盟委员会表示,近半数的欧盟国家遭遇旱灾,农业、能源生产及供水都受到影响。干旱带来的冲击已波及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

首当其冲的是高温和灌溉水量减少带来的农业减产。欧盟委员会联合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指出,欧盟和英国总计近一半的领土面临干旱风险,缺水和高温将导致法国、罗马尼亚、西班牙、葡萄牙和意大利的农作物产量下降。据法国农业咨询公司谷物战略的报告,欧盟2022年至2023年作物季的玉米产量预计将降至5540万吨,创15年来的最低水平,同比下降逾20%。除玉米外,小麦产量同样大跌。此外,法国农民联合会还指出,干旱加上高温天气导致当地农村没有足够的饮用水,且粮食和饲料减少,未来几个月牛奶可能会出现短缺。英国农业与资源经济学教授多米尼克·莫兰表示,高温引起的压力也会改变动物的行为方式,导致诸如鸡产蛋量减少以及奶牛产奶量减少等。而干旱带来的农作物产量下跌,将进一步加剧俄乌冲突引发的欧洲粮食危机。

其次,干旱扩大欧洲能源供给缺口。在极端的干旱天气下,河流、湖泊和水库的蒸发量加大,欧洲水力发电量将大幅下降,而生产供水不足还将影响核电的产量。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教授索尼娅·塞纳维拉特纳表示,如果河水水位过低、水温过高,只能停止给反应堆降温,否则排出的水会危及河中生物。挪威咨询企业吕斯塔德能源公司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欧洲整体今年前7个月水力发电量比去年同期减少两成,核能发电量减少12%。分区域来看,在极度依赖水电的意大利,该国过去12个月水电产量已骤减40%。西班牙的水电产量也猛降44%。在如此极端的干旱天气下,国际水电协会专家埃迪·里奇直言,今年冬天欧洲将遇到严峻的供电问题。

同时,干旱还将对煤炭、石油等的运输带来压力。本月,欧盟将正式停止购买俄罗斯煤炭,作为替代方案,德国政府已动用封存的煤电产能弥补能源缺口。而莱茵河则是德国煤炭运输的大动脉,眼下高温带来的干旱大幅度降低了莱茵河水位,水路运输受到极大限制。这不仅将推高运输成本,能源供给瓶颈更将对德国工业中心地带乃至于德国经济造成严重影响。

眼下,为保障能源供应安全,欧盟鼓励各成员国出台相关措施节约能耗、提高能效。7月底,欧盟就各成员国采取自愿措施将今年冬季天然气需求减少15%达成一项协议。协议自本月起正式生效,但最终能否发挥作用仍有待观察。而更为棘手的是,能源与粮食供给缺口的扩大或将进一步推升欧洲通胀,加大其经济风险。牛津经济研究院的报告指出,随着高通胀、节能措施和金融环境收紧对经济活动的影响越来越大,2022年下半年,欧洲经济增长动力正在减弱。未来12个月,欧元区经济出现技术性衰退的可能性接近60%。

关键词: 经济风险 欧洲大陆

你可能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