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球精选!中诚信国际闫衍:中国评级行业进入转型发展期

来源: 中国金融新闻网 2022-09-08 16:00:38


(资料图)

9月8日,由亚洲信用评级协会与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诚信国际”)联合主办的“中国-亚洲信用评级行业高峰论坛——中国评级行业三十年:正在进行的转型与变革”,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举行。中诚信国际董事长、总裁闫衍在会上发表了题为《中国评级行业的转型、变革与发展》的主旨演讲,回顾中国信用评级行业三十余年的发展历程,剖析当前评级行业转型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并对新形势下中国评级行业发展进行展望。

闫衍表示,中国信用评级业伴随着债券市场跨越式发展而逐步壮大,经历了起步与缓慢发展(1987-2004年)、快速发展(2005-2020年)、转型发展(2021年至今)三大阶段。

2004年以前,受限于企业债品种单一、发行规模较小等因素,评级市场发展缓慢;2005年以来,评级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短期融资券、公司债、中期票据等债券品种相继推出以及债券市场规模快速扩容,带动评级行业快速成长; 2014年,债券市场进入信用风险释放常态化阶段,更需要信用评级发挥信用风险揭示和预警功能,评级行业愈发受到监管部门和资本市场重视;2021年是评级行业转型元年,伴随市场对高质量、有区分度的评级服务需求不断提高,以及行业监管趋严,评级行业加速变革,行业问题逐步得到有效改善。

“历经三十余年发展,信用评级已经成为债券市场不可或缺的制度性基础设施,在信用风险揭示与预警、提高信息透明度、提升资源配置效率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并针对债券市场推出的各类创新品种研发评级方法,支持债券市场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助力国家发展战略。同时,评级行业也为资本市场输送大量人力资本,为各类投资机构搭建内部评级队伍提供有力支撑。”闫衍认为,近年来,伴随中国债券市场双向开放日益深化,评级行业国际化水平有所提高,符合条件的境外评级机构陆续在境内完成备案,部分中资评级机构也开始探索布局国际市场。但相比“引进来”,国内评级机构“走出去”进程缓慢,中资评级机构话语权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在闫衍看来,市场需求与政策环境的演变推动评级行业进入转型发展期。伴随债券市场前期积累的信用风险逐步释放,截至2022年上半年,我国债券市场违约规模超过6000多亿元,涉及238家发行主体,更加需要信用评级发挥防范债券市场风险的作用。

“此外,债券市场投资者愈加市场化、多元化,涵盖银行、基金、保险、资管产品等多种类型,投资者对高质量、有区分度的评级服务需求不断提高。叠加债券市场双向开放水平提升,越来越多中资企业赴境外融资的同时,吸引了大量境外投融资机构进入中国债券市场,中资评级机构国际化评级服务需求也在不断提升,亟需构建与国际接轨的评级序列以满足全球投资者需求。”闫衍进一步说道。

与此同时,监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为评级行业转型发展创造良好契机。闫衍提出,一方面,监管新规陆续出台,从加强评级方法体系建设、完善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强化信息披露、优化评级生态、加强监督管理等多角度明确评级行业改革方向,为评级机构提升评级质量创造政策窗口期;另一方面,取消行政强制评级,将评级选择权交还市场,推动评级行业由监管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变。尽管短期来看,评级业务或受到一定的冲击。但从更长远来看,市场对高质量的评级服务需求将只增不减,在债券市场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政策鼓励和支持中资评级机构“走出去”,鼓励评级机构积极拓展国际业务,加强国际合作,在国际市场上更多输出中资评级机构的观点,以便全球投资者更好的了解中国债券市场。

在行业变革趋势下,闫衍表示,评级行业健康发展需“内外兼修”。第一,评级机构应抓住机遇,变革评级理念,优化评级方法,设立长短期发展目标,逐步建立以违约率检验为核心的评级体系,还可进一步构建基于国际视角、区分度明显的全球评级序列。第二,监管部门、发行人、投资者和评级机构多方合力优化行业生态,为评级机构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构建基于声誉机制的有限竞争市场结构。第三,在专注于加强自身评级业务能力建设的基础上,评级机构还可进一步拓展非评级业务,如信用风险评估、评级技术及风控模型等,完善信用产业链。第四,在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格局的背景下,评级机构可逐步扩大国际市场业务布局,拓展双边合作、多边合作等多种合作模式,提高中资评级机构的国际认可度和影响力。

关键词: 债券市场 信用评级 资本市场

你可能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