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动态:对接数字经济 银行数字化转型有看点

来源: 中国金融新闻网 2022-12-05 06:50:58

主 持 人:《金融时报》记者 李岚

特邀嘉宾:中国银行大湾区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曾圣钧


【资料图】

作为加快培育统一数据要素市场、深入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重要举措,近日,我国又一家数据交易所在深圳成立,这对于迫切需要加快数字化转型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而言无疑又添利器。

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借助数据交易,银行不仅可有效提升大数据分析水平,还将加快数字化金融产品创新,提升普惠金融、科技金融、供应链金融及跨境金融服务水平。

事实上,尽管银行机构天然拥有数字基因,但如何通过“跨越式、渗透式”数字化再造,应对新形势新挑战,更好地适应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仍然有待进一步破题。近日,《金融时报》记者对话中国银行大湾区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曾圣钧,围绕如何看待我国银行业数字化水平、当前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方向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主持人:您认为目前我国的银行数字化水平如何?不同类型的银行有什么特征

曾圣钧:应该说,银行业在金融科技领域是国内的先行者、排头兵,“数字银行”“智慧银行”“敏捷银行”“开放银行”等也已经成为银行数字化转型战略的高频关键词。近年来,银行在资源配置、组织体系、指标考核、人才建设等方面均加大了对数字化转型的支持力度,数字化转型不再是口号,而是全面融入实际业务当中,融入战略纵深领域。银行数字化转型成果丰硕、富有成效,金融科技投入持续增加,金融科技队伍日益壮大,客户服务体验也在不断得到改善。

虽然数字化转型已成为银行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手段,但转型没有固定的模式和一成不变的路径,各家银行所要达到的目标都会根据实际情况而有所不同。在国内,大中小型银行的数字化转型呈现出“方向一致,各有侧重”的发展特征。

首先,数字化转型步伐普遍加快。大型国有银行重视金融科技的全面发展,覆盖内容全面,科技创新成果展示更加丰富。大部分大型国有银行制定了数字化转型的中长期战略规划,关注系统性以及新技术的应用,在企业级架构、金融云平台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股份制银行在金融科技战略上也有明确的目标,转型主要聚焦银行服务能力的提升以及金融科技生态环境的建设。而地区性小银行发展策略差异性则比较大,由于资源有限,大多数小银行会集中发展某一业务领域的科技项目。

其次,金融科技投入持续增加。大型国有银行金融科技投入依然最多,占据市场领先位置。而从增速看,股份制银行金融科技投入增速最大,如2021年,渤海银行增速高达68.75%,兴业银行、广发银行投入增速均超过30%。地区性小银行受限于规模,金融科技投入普遍不多,但部分银行增速较大。

此外,银行日益重视金融科技人才建设,高学历、年轻化、复合型人才群体逐渐成为银行金融科技队伍的中坚力量,也是数字化转型成功的重要保障。

主持人:当前,各家银行数字化转型还面临哪些问题和挑战,如何应对?

曾圣钧:银行在推进数字化转型时面临着来自内外部环境的多重挑战。由于这些挑战相互关联且错综复杂,银行很难找到统一的、标准的方式和流程去应对这些挑战,也没有一种模式适用于所有的业务和场景,因此更需要统一数字化转型的认识,打造适应发展的科技文化。

当前,一方面,部分银行内部对数字化转型工作尚未形成共识,影响了战略的执行与落实;而银行熟悉科技与业务的复合型人才仍然不足,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科技和业务的有效融合。另一方面,由于现行组织体系下,银行部门分割、协同作业成本高、业务科技融合不够,难以形成创新合力,降低了银行响应客户需求的效率,与数字化转型的进化逻辑不符。此外,银行内部“数据孤岛”问题仍然存在,银行数字化转型配套制度环境尚不完善,无法适应日益趋严的管理要求。

应对上述挑战,银行除了要坚持价值目标一致性,培养全员数字化思维,加快培养金融科技人才队伍,完善产品创新机制以外,还应当着重做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建立更加敏捷的数字化企业级架构。针对客户对银行产品线上化、智能化需求的不断提高,以及跨部门、跨行业、跨层级的多场景数据海量增加,银行亟须建立更加灵活且高效的企业级架构来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应从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中加以明确,集中资源推动中台改革,持续推动服务流程、客户服务体验和经营管理决策等不断改善。

二是匹配科学、高效的数据处理系统。银行需要搭建统一的信息服务平台,联动条线部门共同参与数据治理、数据分析,在与市场、客户互动过程中及时完成系统的优化工作。同时,加大金融机构间的数据共享范围和数据互认标准,在合规的前提下加强第三方数据引入。

三是助力推进完善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银行应大力推动数字化配套措施的创新,尤其是针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中小企业、新市民客户的服务领域,加强与监管部门的沟通,为知识产权质押、数据质押等创新产品服务,打造市场统一认定的金融基础设施平台。

主持人:为更好地适应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未来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方向是什么?

曾圣钧:数字经济是经济增长的核心驱动力,必将成为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银行具有天然的数字基因,在数字经济大潮下更要顺势而为,通过支持实体企业数字化创新发展和传统产业数字化升级改造,以促进自身的客户结构和资产结构不断优化。同时,银行自身也要解决数据治理基础薄弱,数字经济应用能力不足,与政府、行业等外部数据连接应用不足,与实体经济融合不深等问题。

而要适应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新要求,未来银行数字化转型将聚焦以下几个方面:

建立“全客户、全产品、全渠道”的服务能力,为客户提供随时、随地、随需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验。未来,银行业将在精确识别客户个性化需求和偏好、关注长尾需求,提供“千人千面”、定制化的金融产品服务的同时,综合应用5G等技术创新网点服务,推动网点由提供服务向提供体验转型,打造线上线下渠道协同服务。

结合未来业务战略和定位,推动技术架构与组织架构的同步转型。银行业将利用分布式、微服务架构,支持业务功能快速开发、部署和迭代升级,提升并发处理能力,敏捷支持业务转型和产品创新,大幅提升资源利用率和部署效率。同时,积极探索柔性组织建设,将科技人员嵌入业务部门当中,实现科技项目的需求、开发、测试、投产的全流程协同管理。

运用集约化思维建设数字化运营体系,提升业务运营及风险管理效率。银行业将积极优化、重构中后台运营流程,推进一体化、凭证无纸化操作;通过部署大数据平台,为财务、风险及合规部门提供系统的、可靠的、实时的信息支持和决策参考。智能化管理将使银行由内向外提升客户服务能力、业务处理效率和风险管控能力,降低运营管理成本,助推人力资源向高价值岗位流动,从而间接支持银行经营转型发展。

推广标准化的开放银行服务,打造合作式的场景金融。未来,银行业将个性化服务通过API、SDK、H5等方式嵌入衣、食、住、行等生活场景以及第三方合作场景中,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并积极探索共享融合新模式,加快开放服务支撑体系建设,向合作伙伴输出金融服务、数据服务、技术服务等,实现金融服务能力与用户生活生产场景深度结合,实现双方及多方共赢。

关键词: 客户服务 国有银行 快速发展

你可能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