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科技赋能 织密渔业生产风险保障网

来源: 中国金融新闻网 2023-03-13 10:56:04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发展渔业保险。在业内人士和受访专家看来,伴随大数据、物联网等科技手段的深度应用,我国渔业保险的发展脚步有望进一步提速,为我国渔业生产织起一张更加坚强有力的风险保障网。

科技助力突破发展瓶颈

我国是渔业大国,也是水产养殖大国。农业农村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水产品总产量为6690.29万吨,其中养殖产量为5394.41万吨,捕捞产量为1295.89万吨,养殖产品与捕捞产品的产量比例为80.6∶19.4。


(资料图片)

“水产品的品类繁多且生产方式复杂多样,较易受到自然灾害、疾病疫病和人为因素影响,生产所面临的风险较为突出。”某财险公司相关业务负责人说。

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2021年,由于渔业灾情造成水产品产量损失54.67万吨,受灾养殖面积388.53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06.49亿元。渔业生产所面临的风险,由此可见一斑。

该负责人告诉记者,事实上,渔业生产者对保险产品的需求一直较为强烈。但与之相对应的,我国渔业保险的发展脚步却稍显迟缓。

据统计,2021年,我国水产养殖保险业务规模约21亿元,这与水产养殖业1.18万亿元的产值规模以及965亿元的农业保险保费规模相比,均显得差距过大。

“渔业养殖的主要特点是所有养殖品种都生活在水中,对生产环境、技术及生产条件具有很强的依赖性,专业性十分突出,这也使得渔业风险更具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此外,水下的资产还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因此,渔业保险在实施过程中面临赔付率高、验标难、理赔难等问题,保险公司不敢轻易承保。”中国社会科学院保险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郭金龙表示。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手段被更深层次地运用于农险业务的各个环节,保险产品的发展脚步有望加速追上我国渔业生产日益增长的保障需求。

记者注意到,去年11月发布的《深圳银行业保险业推动蓝色金融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鼓励银行保险机构以数字化转型为依托,开展前沿金融科技在蓝色金融领域的研究及应用探索。运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加强对涉海企业生产经营全链条数据的采集分析,提升蓝色金融经营水平。

多项业务创新落地见效

事实上,近年来,在科学技术的加持下,已有多项渔业保险创新业务落地,并取得不错的实践效果。

以广东省为例,作为全国水产养殖大省和渔业强省,2021年,广东省渔业经济总产值达4087.71亿元。在广东省渔业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保险业利用科技赋能,推出多项创新产品,发挥了支持渔业生产的“稳定器”作用。

“由于养殖户关于水产疫病的知识有限,普遍缺乏相应的养殖技术,迟用药、用错药、滥用药等现象时有发生,这不仅使养殖户面临爆发性、流行性疫病等风险,也不利于保证水产品的质量安全。”太保产险相关负责人表示,鉴于此,太保产险广东分公司与广州双螺旋基因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了广东省首个塘头水产疫病检测实验室——“太保e检站”。一旦出现鱼病死亡情况,承保养殖户就可以迅速将样本送到“太保e检站”进行检测,确认是否为鱼病引发的非正常死亡。针对检测结果,保险公司人员还会通过专家给予养殖户相应的防治指导。

记者从中华财险了解到,其广东分公司在广东省15个地市推出水产保险产品,累计为全省36.8万亩鱼塘(含深海网箱)提供风险保障148亿元,全年累计支付水产保险理赔款达4210万元。由该公司打造的业内首个“保险云鱼塘”创新服务项目,能够为水产养殖户实时提供鱼塘水温、溶氧度、pH值等参数指标,推动水产养殖向“科技养殖”转变,充分发挥农业保险“保防救赔”核心功能。

科技赋能的渔业保险创新产品正在全国范围内“多点开花”。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中国人寿财险广西分公司结合高温、风力两大关键气象因素,依托气象大数据研发推出了金鲳鱼气象指数保险。据统计,这一险种年均赔付率较此前的广西金鲳鱼养殖风力指数保险产品提高了21.74%。

打通数据流动是关键

在目前渔业保险创新业务所取得实践效果的基础上,业内人士表示,接下来,还可以进一步探索声呐鱼探仪、智能化装备及智慧渔业平台、水下摄影技术等先进科学技术应用的可行性,推动提高水产养殖保险业务的精细化、专业化管理水平,进一步助力破解承保理赔方面的难题。

业内人士和受访专家对记者表示,要进一步推动科技赋能渔业保险发展,完善数据流通机制是极为关键的一环。

以渔业气象指数保险这一创新保险品种为例,受访专家告诉记者,设计开发此类产品需要收集长序列历史气象、理赔数据和养殖户养殖品种的产量数据。“如果得到的数据不够准确,就会影响到产品费率厘定的合理性,进而导致定价和理赔出现问题。”

从现实来看,我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程度还不够高,许多方面的信息缺失或存在偏差。此外,由不同部门所掌握的数据尚未完全打通,也给开发推广此类产品带来困难。

记者注意到,银保监会等四部门此前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强农业保险信息共享,其中包括加大投入力度,不断提升农业保险信息化水平,逐步整合财政、农业农村、保险监督管理、林业草原等部门以及保险机构的涉农数据和信息等。

在专家看来,打破数据流通的壁垒,提高数据信息质量,有望为农业保险特别是渔业保险未来的创新发展夯实基础。

业内人士建议,政府渔业管理部门、学术研究机构、保险公司应加强协作,整合各方资源,搭建水产养殖行业和保险行业的数据共享平台,通过使数据在平台上实现更为高效的流动,激发保险行业的创新活力,为我国渔业生产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险保障。

关键词:

你可能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