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日报:保险业协会副秘书长马晓伟:将探索保险业消保从业人员资格认证体系研究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3月13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以下简称“保险业协会”)党委委员、副秘书长马晓伟就保险业消保工作开展情况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23年,保险业协会消保专委会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发挥自律组织的积极作用,砥砺前行,久久为功,增强保险消费者信心,构建保险市场良好环境。
具体而言,一是深化体制机制建设,完成消费者权益保护专委会换届工作。第一届消费者权益保护专委会将认真总结两年工作成果,召开常委会及委员大会,完成新一届换届选举。二是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搭建行业消保工作交流平台,促进行业信息共享交流机制。三是夯实行业消保工作基础,研究行业消保工作痛点难点问题,在集团公司消保管理、个人信息保护、消保审查机制等方面开展研究。四是充分发挥自律组织作用,引导保险机构担负主体责任,持续为消费者构建良好市场环境。五是提升消保从业人员专业能力,定期开展培训,探索保险业消保从业人员资格认证体系研究。六是积极引导保险机构开展“一老一少一新”重点人群金融服务提升,帮助老年人、新市民等群体解决数字鸿沟问题。七是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宣传,持续增强广大保险消费者对保险的了解,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理性选择保险产品,提振消费信心。
据介绍,2022年,保险业勇于担当,落实保险机构的主体责任,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相关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战略引领,完善体制机制建设,夯实消保工作基础。2022年,监管机关对保险机构开展消保监管评价,对保险机构消保工作进行了综合检验。各机构积极对标监管评价各项指标,强化内部管理,完善体制机制建设,充分发挥董事会、监事会、高管层在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方面的管理职能,全面落实消费者权益保护主体责任,有序推进消保审查、消保信息披露、消保专项审计、消保教育宣传等各项工作。
二是强化综合施策,推动投诉综合治理和源头治理。各机构压紧压实保险机构主体责任,把矛盾纠纷处理在基层,化解在机构内部。在源头治理、存量化解、新单投诉、前置回访等方面多方发力,不断提升投诉精细化管理水平,综合治理消费者投诉问题。通过综合施策及全行业的共同努力,2022年投诉增速明显放缓。
三是加快数字化转型,赋能消费者权益保护。各机构积极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动数字化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广泛普及,创新数字化应用和科技赋能,建立消保管理数据基础,实现关键量化指标系统化监控、重大投诉风险系统预警,针对溯源整改、投诉预警、产品服务审查等消保关键领域,研发推出“消保+科技”系列数字化产品,助力风险关口前移,提升消保工作质效。
四是筑牢常态化的消费者教育宣传机制体系。全行业积极开展消保工作内部文化建设,组织开展常态化及专项消费者教育宣传工作,集中开展“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周、“7·8”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日、金融联合教育宣传等活动,创新形式、聚焦重点人群和地区,筑牢常态化消保宣传机制,营造良好消费环境。
五是持续开展“适老化”服务。保险业积极响应“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持续强化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工作,围绕保留和改进传统服务方式、推进移动应用适老化改造、加强教育宣传和培训、保障信息安全等方面统筹推进、扎实落实。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