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热点-中国转型类债券市场蓄势待发——《中国可持续债券市场报告2022》发布

来源: 中国金融新闻网 2023-06-09 19:59:36

6月9日,《中国可持续债券市场报告2022》正式发布。报告由气候债券倡议组织(CBI)、中国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中债研发中心(以下简称“中债研发中心”)及兴业经济研究咨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兴业研究公司”)共同编制完成,并获得了渣打银行的支持。


(资料图)

从内容来看,该报告旨在总结截至2022年底,中国绿色及可持续主题债券市场的发展亮点,并对市场发展趋势作出展望;范围涵盖绿色、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债券,以及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SLB)和转型债券市场(统称为“GSS+市场”)。

“这是我们与CBI合作推出《中国可持续债券市场报告》的第二年,我们欣喜的看到,经过一年的发展,中国可持续债券市场继续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和创新活力,尤其是在2022年创新推出了多种支持转型的债券工具,虽然与中国巨大的低碳转型融资需求相比,目前转型债券的发展仍在起步阶段,但是有关部门正积极制定转型金融相关标准与规则,相信未来中国的转型债券将与规模持续增长的绿色债券、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债券共同推动中国可持续债券市场的持续扩张。”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兴业研究公司副总裁鲁政委表示。

我国绿色债券发行规模引领全球

按符合CBI定义的绿债发行规模统计,2022年,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绿色债券发行市场。2022年,被纳入CBI绿色债券数据库的中国绿色债券达85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752亿元),规模引领全球。

截至2022年末,境内外贴标债券发行规模累计达到了489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3万亿元),其中符合CBI定义的发行量达286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9万亿元)。境内发行的绿色贴标债券在中国在岸债券总体发行量中占比由2021年的1%提高到1.5%,仍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报告预计,中国将在绿色金融“五大支柱”政策框架内继续完善细化指引,围绕标准、信息披露、产品、激励机制和国际合作等方面推出更细致、可操作性的指引,促进市场进一步高质量发展。2022年发布的《中国绿色债券原则》是中国在制定绿色债券标准方面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所有不同品种的债券中得以全面实施该自愿性原则,对于统一国内和国际准则至关重要。联合《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中国逐步形成了一套债券市场通行的绿色定义和标准体系。

低碳转型亟需进一步发展转型金融

报告认为,为实现双碳目标,中国需要建立一个可信的转型金融市场为整体经济转型调动更大规模的资金。中国在过去几年启动并建立了一个世界领先规模的绿债市场,从中取得政策和市场经验可以被延伸到发展其转型金融市场,满足整体经济转型的融资需求。

继2021年4月启动SLB发行试点计划后,中国于2022年6月开始试点发行转型债券,涵盖电力、建材、钢铁等八大行业。截至2022年末,中国发行人在境内外市场通过SLB和转型债券共募集19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319亿元),其中92%为SLB。

“中国的重点战略性产业发展举措,如氢能发展计划、电动车制造和可再生能源产能扩张,将继续对全世界产生重要影响。绿色和可持续债务工具将是把握这些投资机遇的重要渠道之一。”报告提出。

业内看好中国可持续债市发展前景

CBI首席执行官肖恩.基德尼(Sean Kidney)表示,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持续推进,CBI见证了中国可持续债务市场的成长和深化。贴标债务产品可以促进中国大规模的低碳经济转型,并通过推动拓宽传统行业获得资本的渠道,在国际和国内市场创造巨大的投资机会。

在中债研发中心副总经理史祎看来,2022年中国绿色债券市场发展迅速,绿债发行规模引领全球,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进一步凸显。中央结算公司持续拓展金融基础设施服务绿色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在绿色债券全生命周期服务、绿色担保品管理、ESG评价体系、绿债特色研究等方面多点突破,全方位助力绿色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

具体而言,2022年,中央结算公司发布中债-绿色债券环境效益信息披露指标体系企业标准,并持续推动指标体系在金融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应用落地;持续完善绿债数据库建设,集中采集和展示绿色债券环境效益贡献。在指标体系和数据库的基础上,中央结算公司对中国绿色债券环境效益进行统计和测算,全面评价中国绿色债券的环境贡献。此外,中央结算公司还针对八大类行业设计转型债券信息披露指标,助力中国转型债券市场的高质量发展。

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渣打中国”)副行长,企业、金融机构及商业银行部董事总经理鲁静也认为,随着中国“双碳”目标的提出和绿色金融体系顶层设计的不断健全,中国绿色及可持续金融市场迈入了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这一点从该行业务亦上有所体现。“2022年,渣打中国对公业务的可持续金融收入增长65%,反映出市场对绿色和可持续金融的强劲需求。我们希望继续和行业组织、第三方机构、同业伙伴等密切合作,共同助力绿色和可持续金融、特别是转型金融在中国市场的快速发展,为中国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金融助力。”鲁静说。

关键词:

你可能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