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货币政策报告:稳健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 总量适度节奏平稳 即时焦点

来源: 中国经营网 2023-05-16 23:45:41

日前,央行发布了《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得到缓解,经济增长好于预期,市场需求逐步恢复,长期发展还具有市场规模巨大、产业体系完备、人力资源丰富等优势条件。


(资料图)

《报告》同时指出,国内经济内生动力还不强,需求仍然不足;全球经济增长趋缓,通胀仍处高位,主要央行政策紧缩效应显现。对此,既要坚定做好经济工作的信心,又要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

业界专家认为,《报告》对于国内经济的表述延续了4月28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的精神。此次《报告》对货币政策定调表述调整不大,预计二季度政策支持力度或将延续平稳,未来政策可能更多还是延续现有定调,短期内进一步放松和收紧的概率都比较有限。

货币政策基调未变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货币政策基调未变,依然强调“精准有力”。不过,相较于2022年第四季度的“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此次2023年一季度《报告》强调“总量适度,节奏平稳”。

《报告》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总量适度,节奏平稳,搞好跨周期调节,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着力支持扩大内需,为实体经济提供有力、稳固支持,兼顾短期和长期、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提升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

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对记者表示,相较于去年四季度,今年一季度货币政策基调延续“精准有力”,或指向稳增长财政加力、货币配合,更加侧重结构性引导,与新增的“总量适度”相互印证。

招商证券预计,二季度政策基调延续稳中偏松,政策重心由之前的逆周期调节迈向跨周期行列。

招商证券还表示,“总量适度,节奏平稳”的新增要求,预示降准降息概率减弱,利率把握“居中之道”,流动性调控以“稳”为主。总体来看,此次报告强调 “度”的把握,预示随着经济内生动力的修复,未来增长将由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切换,货币政策回归中性。

在政策工具上,此次《报告》延续了去年四季度的提法,继续强调“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

《报告》指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保持再贷款再贴现工具的稳定性,运用好实施期内的阶段性工具,为普惠金融、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提供有力支持。

对于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相关表述,赵伟认为,结合一季度工具使用进度来看,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碳减排等支持工具使用完成进度在40%~70%左右,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等才刚刚开始使用。

广发证券认为,央行仍强调“精准有力”,“全力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但同时货币信贷方面也新增了“总量适度,节奏平稳”的要求,这主要是因为今年政策靠前发力,一季度信贷已明显多增,后续信贷供给的额度可能会较一季度适度。这一节奏暂时不会对经济与信贷增长构成实质性的制约,从4 月票据利率下行来看,当前的主要矛盾并不是信贷供给偏紧,而是融资需求偏弱。

浙商证券称,预计二季度货币政策将以结构性调控为主,再贷款仍将发挥主导作用。根据央行数据,截至今年3 月末,我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余额68219 亿元,去年年末是64465 亿元,增加了3754 亿元。并预计后续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发挥定向引导作用。

《报告》还强调,“持续发挥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的作用,增强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的引导作用,有效带动激发民间投资。”

浙商证券预计,后续仍将增加政策性金融工具额度,发挥“准财政”属性,进而带动民间投资,PSL(一般指抵押补充贷款)也将再次放量。

新增“防范境外风险向境内传导”

在防风险方面,《报告》称,统筹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与风险防范,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防范境外风险向境内传导,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就此,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告诉记者,“《报告》提出的‘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这将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提供重要支撑,特别是在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背景下,通过规范风险救助机制,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方式消除风险,将进一步夯实金融稳健运行的基础,切实提升监管有效性。”

此次《报告》还新增了“防范境外风险向境内传导”,引发了市场的关注。

梁斯对记者表示,“当前,国际形势依然复杂多变,全球经济下行、国际银行业风险依然蔓延、美联储加息节点仍有不确定性等因素持续存在,这需要持续跟踪各类风险的演变轨迹,做好相应的政策预案。”

有券商还指出,新增“防范境外风险向境内传导”,主要应指海外银行危机,目前来看对我国影响可控。

关键词:

你可能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