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观热点:中国古代“鸳鸯”画风几度转变 最早将鸳鸯比喻为兄弟

来源: 腾讯网 2022-07-21 17:10:35

鸳鸯作为爱情的象征早已深入人心,传说鸳鸯一旦结为配偶,就会生死相依不离不弃。即使一方不幸去世,另一方也不会再找新的配偶,而是孤独凄凉地度过余生。


(资料图)

于是,鸳鸯常被诗人写入诗中,从而留下“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鸳鸯相对浴红衣,短棹弄长笛”、“得成比目何辞死,只羡鸳鸯不羡仙”等无数动人的佳句。

颇为戏谑的是,在中国古代“鸳鸯”曾是对志同道合兄弟的比喻,画风也曾几度转变。

图片来源网络

最早将鸳鸯比喻为夫妻的是西汉人司马相如,他为卓文君作《琴歌》二首,第一首中有“有艳淑女,室迩人遐独我伤,何缘交颈为鸳鸯”的诗句。

而同时期的苏武在出使匈奴别兄弟的诗中,将鸳鸯比喻作兄弟。南朝梁萧统编著的《文选》中有《苏武李陵赠答诗》“昔为鸳和鸯,今为参与商”,“骨肉缘枝叶”等诗句,这里,鸳和鸯指的是李陵,苏武,这首诗是他们之间纯洁的友情而作的。

不知为何,到了魏晋时期,文人几乎是一边倒,纷纷认可苏武认为鸳鸯是兄弟的观点。所以,当时涌现了许多将“鸳鸯”比喻为兄弟,歌颂手足之情的诗句。

图片来源网络

晋人郑丰在《答陆士龙诗》四首之第一首《鸳鸯》的序文说:“鸳鸯,美贤也,有贤者二人,双飞东岳。”

三国魏曹植曾在《释思赋》里写:“乐鸳鸯之同池,羡比翼之共林。”

嵇康曾在《赠兄秀才入军》写:“鸳鸯于飞,肃肃其羽。朝游高原,夕宿兰渚。”

然而“鸳鸯”最终定性比喻为夫妻的转折点,发生在唐代。

李白有诗云:“七十紫鸳鸯,双双戏亭幽”。

杜甫有诗云“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

孟郊有“诗云:梧桐相持老,鸳鸯会双死”

杜牧“尽日无云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和苏庠有“属玉双飞水满塘,菰蒲深处浴鸳鸯”,“鸟语花香三月春,鸳鸯交颈双双飞”等等。

而唐代诗人卢照邻《长安古意》,诗中有“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这句诗中,“鸳鸯”指的是美好的爱情,此诗瞬时间大火,引得所有文人竞相仿效。

图片来源网络

后来,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把鸳鸯形容为“终日并游,有宛在水中央之意也。或曰:雄鸣曰鸳,雌鸣曰鸯。”

《乐府诗集》中《孔雀东南飞》也有描写“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

这其中的“鸳鸯”便指的是男女的爱情或者是夫妻的感情。

鉴于唐朝的文化繁盛,影响力极广,又有李白、杜甫等几位大文豪给“鸳鸯”站台,说是夫妻和爱情的象征。此后的文人,再也有没有人提出异议。就这样,鸳鸯作为爱情的象征在唐朝真正确定下来。从此,比喻志同道合的兄弟的鸳鸯一词,正式开始转为比作夫妻。

关键词: 中国古代鸳鸯画风几度转变 最早将鸳鸯比喻为兄弟

你可能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