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观天下!华夏最早的文明
红山文化(公元前4700~2900)之前是兴隆洼文
化(公元前6200~5400)、新乐文化(公元前5300
~4800)以及赵宝沟文化(公元前4500~
【资料图】
4000),红山文化之后是小河沿文化和夏家店下层
文化(公元前2000~1000)。红山文化分为早、
中、晚三期,早期距今6500~6000年左右,是红山
文化的孕育和形成期;中期距今6000~5500年左
右,红山文化进入繁荣期;晚期距今5500~5000
年,红山文化进入鼎盛期。
其中,公元前3300~前3000年左右的红山文化晚
期是一个重要的分界线,辽西地区史前社会的聚落
形态、经济形态、埋葬习俗、原始宗教信仰、手工业
分化及技术水平、文化交流等诸多方面发生了重大
变革,步入了初级文明
红山文化是中国北方地区较重要的新石器时期文
化,因发现于热河省(今属内蒙古)的红山而得名,
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距今约5000
至6000年前,持续时间约2000年。红山文化以辽河
流域中支流西拉沐沦河、老哈河、大凌河为中心,分
布面积达20万平方公里。
红山文化的社会形态初期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的全盛
时期,主要社会结构是以女性血缘群体为纽带的部
落集团,晚期逐渐向父系氏族过渡。经济形态以农业
为主,兼以牧、渔、猎并存。它的遗存以独具特征的
彩陶与之字型纹陶器共存、且兼有细石器的新石器
时代文化。红山文化的彩陶多为泥质,以红陶黑彩见
常,花纹十分丰富,造型生动朴实。彩陶多饰涡纹、
三角纹、鳞形纹和平行线纹。已出现结构进步的双火
膛连室陶窑。
红山文化遗存最早发现于1921年。1935年考古人员
对赤峰东郊红山后遗址进行了发掘,1954年提出了
红山文化的命名,70年代起,在辽西北昭乌达盟(今
赤峰市)及朝阳地区展开了大规模的考古调查,发现
了近千处遗址。考古人员并对松岭山脉及努鲁尔虎
山之中的凌源、喀左东山嘴、建平牛河梁遗址群开展
了大规模的发掘,使红山文化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
段。2014年赤峰市与朝阳市共同签署了《红山文化
遗址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备忘录》宣布将联
合对红山文化进行申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