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聚焦!徐贵祥:重读十年书

来源: 腾讯网 2022-10-01 09:52:23

徐贵祥

2012年夏天,接到通知,上级决定调我到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工作,我当时的心情有点复杂。从感情上讲,我非常愿意效力母校。顾虑在于,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作家,作品之所以得到认可,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部队的生活积累和两次参战经历,感悟了一些创作经验。但是,这些经验都是碎片化的,不成体系。从事教学工作,需要系统的理论准备,仓促上阵,能否胜任,心里确实没底。

经过一番思想斗争,我还是接受了挑战。我对工作前景的预期有三个层次,一是迅速打开局面,那就放开手脚干到底。二是举步维艰,那就恪尽职守干满一届。三是阻力太大,得不到支持,那就尽快卷铺盖走人——据说此前几年军艺文学系频繁换主任,一年半载换一个,也很正常。当时还有一个想法,无论面临的是什么,都要利用文学系这个平台,有空就去听课,再上一次学。


【资料图】

我去军艺报到不久,招生工作就开始了。2013年春节过后,我一方面参加全国政协会议,一方面主持招生。白天在人民大会堂开会,晚上回到学校,怕天亮了交通堵塞,常常是下半夜回到会议驻地,凌晨四五点司机在楼下等,我上车后往司机手里塞两个熟鸡蛋和一袋热牛奶……想想那段时间,还是挺悲壮的。

在中国,无论是哪个学校,招生都是一个敏感问题,院党委对这个问题高度重视,纪检、监督机制十分严格。作为主考官的系主任,是一线的执行者、管理者,同时也是被管理者。首次上阵,我的第一个尝试性的小改革是,判分前进行讨论划档,一旦在讨论中形成共识,判卷分数只能在各个档次区间浮动,这样可以防止因个人好恶而产生的误判。当然,也一定程度地限制了可能出现的不正之风。这个举措虽然受到一些阻力,但最后还是强硬地推行了。再比如,以往招生,出题和判分都是本系老师,后来我们从校外请专家出题,出题和判分背靠背,一定程度地保证了公平公正。

招生工作改进了,教学工作又迎面而来。首先,教学对象不一样了。我当年就读的军艺文学系,生源都是相对成熟的作家,号称作家班。而2000年改为学历教育之后,本科生源是应届高中毕业生,基本上没有写作经验,更谈不上部队生活经历,要把这些前高中生培养成作家和文学创作人才,谈何容易。其次是,师资力量不一样了,当年的文学系,老师大都是颇有影响的军队作家,可以手把手地传授写作经验。而我接手后的文学系,老师多是“学院派”的博士、硕士,以我的偏见,他们理论有余而实践经验不足,创作教学确实力不从心。

我没有院校任教的经历,不懂教学规律,但是我记住了院首长对我说的那句话“焕发徐怀中时代的光芒”,我的任务就是培养部队写作人才。对于当时实行的教学评价机制,我缺乏正确认识,认为过于形式化,遂采取消极应付的态度。对于老师们,我有过耐心,但更多时候是很不耐心地同他们沟通,甚至强制他们,“直接上手教创作,把作业变成作品”“让文学系回到文学系”。这种理想化的要求遭到了一些抵制,张志强老师直言不讳地批评我是“用灵感指挥教学”“揠苗助长”。

好在,经过几年磨合,老师们渐渐适应了我的工作风格,多数愿意支持我的工作,不仅两个创作教研室加大了创作教学的力度,开展了一些创作训练活动,就连史论教研室,也在传播文学史论知识的同时,注入了方法论教学,几乎所有老师都参与了对创作的指导。

2016年,我掐指一算快干满一届了,这时候就有了活思想,一直被压抑的创作激情又蠢蠢欲动了。实话实说,我不甘心一直当一个教书匠。再说,虽然这几年工作不断推进,但是很费劲,总觉得放不开手脚……终于,这年6月份,我向组织上表达了辞职的意愿。

就在这不久之后,发生了一件让我悔恨交加的事情。7月份的一个夜晚,我因为写作,兴奋得失眠,服了两片安定,半夜沉睡,直到第二天上午9点,突然惊醒——这天上午举行毕业典礼,我是唯一的缺席者。学院主要领导交代机关的同志:徐主任什么时候来了,什么时候把他领到他的座位上,哪怕还剩最后一分钟。

可是,直到最后一分钟,我还是没有出现。毕业典礼之后,就放暑假了。这个暑假,我过得很不踏实,常常在心里自责:我不是故意的,我是因为吃错药了,我虽然提出来辞职,可是在组织没有批准之前,我是不会擅离职守的,我真的不是闹情绪,我是一个老兵,不至于这么幼稚……

直到50多天过去,开学后的一天,主要领导找我谈话,很不客气地批评我,你还是没有放下作家的架子,念念不忘你的创作。你为什么要辞职,是因为你缺乏耐心,缺乏担当,缺乏责任感!

就在我还想辩驳的时候,主要领导话锋一转,严肃地说,你是有名气了,可是你想想,是谁培养你的?是军队,是军艺!创作是你的责任,铸魂育人更是你的责任。一个成熟的作家,更应该有一颗感恩的心……

那次谈话,让我满头大汗。我最后心服口服地表态,我不辞职了,我再接再厉,让我干多久我就干多久。

这以后,我调整心态,重新打量我的工作岗位,和党委一班人心平气和地坐下来,客观分析,找到学历教育和能力教育互补的融合点。过去看着那么棘手的问题,很快也就解决了。过去看着那么别扭的人,甚至那些经常抵制我的老师,也觉得可亲了,他们说错了我高兴,因为他们是错的。他们说对了我更高兴,因为他们是对的。后来再看那些被我讥讽为“形式化”的东西,似乎也有存在的道理。教育是一门复杂的艺术,院校教育同师傅带徒弟毕竟不一样,总会有一些规定的、统一的动作,以强调文学创作个性化特点而抵制院校的共性化教育,是不科学的。

此后再同上级机关打交道的时候,我的态度温和多了,彼此理解,相互支持。跟本系老师相处,一反简单粗暴的作风,充分尊重他们的辛勤劳动。只要能挤出时间,我就尽量去听课,再也不像过去那样挑三拣四指手画脚,而是怀着敬畏之心,端端正正洗耳恭听,有时候还会像学生一样举手提问,活跃课堂气氛。我和我的工作、我和我的老师、我和我的学生,渐渐达成了默契。

回顾军艺工作点滴,虽然离“焕发徐怀中时代的光芒”尚有差距,但是为培养军队文艺创作人才,我们还是做了很多工作。2014年,《人民文学》杂志以军艺历届师生为作者主体,首次推出了“军事文学专辑”。在院领导的关怀下,我们修建了文学系荣誉教室,先后请回了徐怀中、李存葆、莫言、朱向前等前辈和校友,讲述文学系的历史,交流创作体会。自2016年开始,每年开学的第一天,我们就把毕业班带到基层部队,实行写生式训练。我给学生提出了“五个一工程”的目标:结交一个师傅,学会一门手艺,组织一次活动,撰写一篇公文,创作一篇作品。连续几届毕业班学生创作的作品,分别在《解放军报》《解放军文艺》等报刊整版或专辑发表。

2016年,在创作教研室主任张志强老师的主导下,我们策划了创意写作三部曲:以小说《好一朵茉莉花》为基础,让学生“节外生枝”,续写、补写、改写,甚至重写,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结构能力。再以我的另一个作品《背锅人》为靶子“草船借箭”,让学生开展讨论批评,有个年龄很小的女生甚至在文章里说了一句:“像徐贵祥老师这样有经验的作家,不应该犯这样的低级错误”,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很高兴。最后,又拿出我的早期作品《弹道无痕》,让学生对作品人物的命运进行逆向思维,写《弹道有痕》,创意为“无中生有”。实践证明,这些办法很实用,不少学生写出了好作品。后来,东方出版社出版了军艺文学系师生合集《好一朵茉莉花》《弹道有痕》和《背锅人》。

2017年,原解放军艺术学院整编为军事文化学院,以文学、戏剧、音乐、舞蹈四个专业的创作师资为主体,整合为文艺创演系,由我担任主任。连续三年,我们带领学生深入部队,一边体验生活一边创作,各个专业师生互相配合,创作了《老营盘》《夫妻哨》《战士的家》等一大批文艺节目,举办了“全迷彩教学实习惠民文艺晚会”等活动,在太行山腹地掀起了绿色文艺的风暴,至今还有当地干部跟我联系,希望解放军的文艺小分队再到革命老区。

从2012年下半年算起,已经十年过去了。在军艺工作期间,虽然个人的创作受到了影响,但是今天看来,这十年是我创作道路上最重要的十年,实现了从单打独斗到协同作战,从经验积累到传道授业,从作家到为人师表的转变。我在军艺重新读了十年书,如果没有这十年的积累和发酵,我恐怕不太可能写出《英雄山》和《琴声飞过旷野》。

关键词: 徐贵祥重读十年书 军艺文学系

你可能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