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讯:浦东美术馆联手泰特美术馆办了场“骗眼睛”游戏

来源: 腾讯网 2022-10-01 09:53:14

2022年9月30日,浦东美术馆继开馆大展“光:泰特美术馆珍藏展”后再度携手泰特美术馆,推出全新重磅展览“动感视界:来自泰特美术馆的欧普与动态艺术馆藏”。

展览呈现了近120件展品,囊括绘画、浮雕、印刷、雕塑、装置、视频等多种艺术形式,从全球角度重新审视了欧普与动态艺术。


【资料图】

展览现场

很多人可能对欧普和动态艺术十分陌生,其实,欧普艺术就是“视觉效应艺术”的英语首字母缩写,是艺术家用简单的线条、几何图形和色彩营造出视觉效果和幻象;而动态艺术则更进一步,采用了电动机、可移动部件和各种能量源驱动的艺术作品,以挑战静态的艺术。

展览现场

为什么会诞生出这样的艺术形态?如果要理解的话,就要从西方科学对艺术的推动谈起。因为西方的艺术发展往往是伴随着科学的进步,比如达·芬奇的艺术创作借助了当时解剖学的成果,印象派是基于对光与色的研究,而软管颜料和火车的发明,更使得那一代印象派画家得以出远门去户外在天光下创作写生。

瑙姆·加博《动态结构(驻波)》

欧普艺术的诞生,得益于1960年代以来艺术家们对光学、声学、镜面和人类感知等的深度研究。动态艺术也是基于对机械的研究,比如早期动态艺术先驱瑙姆·加博的代表作《动态结构(驻波)》,看似就是一根长长的金属针插在电机装置上,当你按下按键,金属针小幅度高速震荡,在人的肉眼看来,就变成了一件曲线雕塑。

尚·丁格利《反修理》

尚·丁格利创作于1970年的装置《反修理》,将他惯用的手工工具组合而成一个电动三维拼贴。物体运动的外观和节拍以切分的方式相配合,从而产生不规则的错觉。

杰苏斯·拉斐尔·索托《枢机红》

杰苏斯·拉斐尔·索托创作于1965年的《枢机红》,一束细线如瀑布般倾斜于画面的条纹背景前,随着周围的空气轻轻摆动,金属棒与手绘线条互相对比的视觉效果增强了运动感。

亚历山大·考尔德《带红点和蓝点的天线》

动态艺术领域里最著名的艺术家亚历山大·考尔德作品《带红点和蓝点的天线》由铝材和钢丝组成。他着迷于制作在空中缓慢移动而发生形状改变的作品,他将悬挂在天花板上的几组形成巧妙平衡的物体连接在一起。他的朋友杜尚用“动态雕塑”来描述这些作品,因此考尔德成为了“动态雕塑”的发明者。

塞尔吉奥·德卡马戈《大裂隙浮雕》

塞尔吉奥·德·卡马戈制作了许多由对角切割的圆柱体木材组成的纯白色作品,包括《大裂隙浮雕》。浮雕中,光在强调空间维度和节奏方面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弗雷德·埃弗斯利《无题(抛物面透镜,独特的不对称中心》

《无题(抛物面透镜,独特的不对称中心)》是由曾经从事电气和航空航天工程的弗雷德·埃弗斯利创作的。他执着于抛物线的形式,因为抛物线是自然界中唯一能将能量集中到一个点的形状。作品闪亮的表面和半透明的焦点使观者能够看到他们的映像和雕塑另一侧的物体,每一处都有不同的惊人效果。

苏·富勒《线的构图128》

苏·富勒创作的《线的构图128》是一幅令人着迷的万花筒图案,它是由彩色合成线编织而成。艺术家表示,在不同的丝线交叉之处,你会“免费”获得额外的颜色,它们并不真实存在,而是存在于观众的眼中。

胡里奥·勒·帕克《蓝色球体》

胡里奥·勒·帕克的《蓝色球体》是展览中最大型的作品之一,他热衷于运用灯光和镜面去同时反映两种空间:作品被放置的场域和观众与之互动的空间。雪花般的光点随机遍布于球体表面,破坏了统一形状的幻觉,整个球体不断的聚焦、失焦,其稳固统一的视觉幻象也由此消失。

吉姆·兰比《佐波普》

展览中最令人惊艳的,莫过于占据了整个二楼公共空间地面的大型作品吉姆·兰比的《佐波普》。《佐波普》是艺术家持续进行的带有迷幻效果的地面设计系列总称。系列中每一件作品,其颜色排列模式都是随机产生的,再结合每件作品的特定场地情况,因此每一件《佐波普》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是要让房间充满节奏感,作品名称参考了爵士乐和比波普(一种节奏复杂的爵士乐)的快速切分节奏。

的确,这场展览的每一件展品都非常“骗眼睛”,在这里,互动是唯一的游戏规则,观众被鼓励从不同位置和角度欣赏作品,在视觉的迷幻戏弄和多维享受之间,你将驰骋于这场精心编排的“骗眼睛”游戏,获得很长一段时间的放空、发呆效果。

关键词: 浦东美术馆联手泰特美术馆办了场骗眼睛游戏 亚历山大

你可能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