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看:贵州民大校友彭艺:传承民族技艺“绣”出幸福生活

来源: 腾讯网 2022-10-26 09:03:37


【资料图】

乌江上游,六冲河畔,少数民族群众身着绚丽民族服装载歌载舞,悠扬歌声回荡在青山绿水间……这里是贵州省黔西县化屋村,也是贵州民族大学2015级校友、毕节市非遗苗绣传承人彭艺的家乡。

“要感谢学校培养,三年学习时间,让我学习到了苗绣、蜡染纹样创新设计,也让我对实现民族文化创新发展有了新的思考和启迪。”得益于这段求学经历,彭艺找到了民族技艺与现代生活更好相融的路子,还带动身边不少苗族同胞从事苗绣、蜡染工作,用一双双巧手绘出了幸福生活。

工作中的彭艺。受访者供图

“化屋村原名‘化屋基’,意为‘悬崖下的村寨’,以前村里交通特别不方便,村民出去要走‘手扒岩’,不仅路程危险,村民们的农产品也无法运出售卖变现。”彭艺说,过去的家乡,大家生活十分困难。因群山阻隔、险流环绕,村里贫困发生率曾经高达63.6%。自小喜欢苗族蜡染、刺绣技艺的彭艺,在认真学习的同时,她也在思索这项民族技艺的发展和传承问题。

工作中的彭艺。受访者供图

“想要民族技艺得到更好传承,就要用更专业的知识来丰富自己。”2015年,彭艺考上贵州民族大学,成为了美术学院民间美术专业方向的一名硕士研究生。由于有技艺基础,在校学习期间,她不仅在老师的指导下成功研制了可调配出不同颜色的蜡染技艺,还逐渐琢磨出传统蜡染与现代时尚相融合的思路,成了化屋苗寨年轻一辈中的技艺老师。

毕业后,彭艺回到家乡,创办了公司,致力让少数民族群众的“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她带领妇女从事刺绣蜡染工艺,让绣娘们在家门口就业;与黔西县化屋村扶贫车间合作,共同加工生产蜡染制品,打造“贵州省锦绣计划巧手致富基地”;与贵州民族大学签订民族民间工艺传习保护发展和旅游产品开发建设基地合作协议,让公司成为美术学院的艺术实践基地……得益于创新的产品样式和全新的发展模式,彭艺的公司很快迈上正轨道,获得各方认可。

工作中的彭艺。受访者供图

如今,随着贵州“锦绣计划”的实施,公司获得了来自省、市、县妇联提供的技能培训、美学培养、产品品质提升和销售推广等多方面支持,化屋村的绣娘不仅技艺水平更高,还懂得了用产业化标准来进行产品开发,用苗绣生产了帽子、包包、鞋子等创新产品,销售路子变得更宽,收入也变得越来越高。

“传统的也是时尚的。”彭艺说,将继续发扬光大苗绣,在继承弘扬民族文化、传统文化的同时,为家乡的扶贫产业、乡村振兴作出新的贡献。

关键词: 贵州民大校友彭艺传承民族技艺绣出幸福生活

你可能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