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热点!【我和攀钢】天车上的……
扎根攀钢N多年
看看那些难忘的人和事儿
天车上的……
【资料图】
“我一直在这里,从来都不曾稍离,就像那棵静默而坚执的树,守望在沧海之崖等你,你愿飞过沧海,来赴我和你的那场生命之约么?我的天车。”
一
又是一个深夜班,夜色空濛中,我坐在43号天车司机室里,双手紧握着控制器,一丝不苟地操控着天车吊运着钢卷。
从接班开始,轧钢生产线上下来的步进梁、鞍型运输链上满满的都是刚刚生产出来的热气腾腾的钢卷,阵阵灼热的气浪不断地扑进狭小的天车司机室。尽管开着空调,但是,我仍觉得额头冒汗,热得有些心慌。
不知不觉,我来到热轧板厂当一名天车工已经8年有余了。
2014年,因为原单位改革,我和许多年龄在35—45岁之间,在原来的岗位上干了十几二十年的工友们相继离开原来的岗位,来到陌生的热轧板厂,当天车司机。
想当初,心里那种无奈、困惑和迷茫真的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我也曾彷徨过,也曾抱怨过,但是,当时的攀钢正值困难之期,作为攀钢的普通职工,我们唯有顾全大局,唯有抱着攀钢必能够走出困境的坚定信念,放下所有的情绪,竭力地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坦然地面对现实,一切重新来过。
然而,不经历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在新的单位里,想要尽快地适应新环境,掌握好新技术,不被淘汰,对于当时的我来说真的必须拼一把。我从认识天车零部件开头,从最基本的操作起步,从“十不吊”一步步规范自己的操作行为,在师傅们耐心的指导中辗转于成品库、原料库的吊车之间,哪台车有空就上那台车用心地练习,就这样,无数个白天和夜晚,在我滴落的汗水中悄然而过。
半年之后,我和一起转岗过来的同事们经历短暂而艰苦的培训和练习,通过三次严格的阶段性考试和上岗考试,拿到了上岗操作证,并且,在2014年10月初正式顶岗。从此,三尺见方的天车司机室便成了我的战场,一天又一天,我和我的天车在宿命的轨道上来来往往,我把对工作的热情和汗水挥洒在一个个幽蓝的钢卷之上,谱写着不悔人生。
“呼——呼——呼——” “呜——呜——呜——”那是地面指吊人员悠长的哨声和天车的鸣铃声,声声相和,时而高亢,气贯长虹;时而绵长,让人沉醉,那旋律时高时低、时长时短、时急时缓、时仰时抑,仿佛在告诉人们只要努力去改变、去超越自我,沸腾的生命在哪里都会闪耀幸福的光芒: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在2018年攀钢钒举办的天车工"导师带徒,同台竞技"比赛中获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
二
十九岁高考落榜之后,幸遇攀钢招工,我从一千多名应考者之中脱颖而出,成了为数很少的幸运儿之一,从此成为攀钢的一名普通的女工。年少时在农村,我经历过很多波折和伤心事,所以当我到攀钢工作,用我自己的劳动换取一份能够养活我自己的工资,有了一份安定的生活,我一直都很感恩。
这份工作看起来微不足道,但是对我来说,这些年,我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我用自己的劳动用我眉毛上的汗水赚钱养活我自己,我觉得很心安,很有尊严,也很骄傲。
夜色梭巡着,终于像潮水那样退去了,茫茫的天空是轻轻染上了一层玫瑰色。
我一直都喜欢《庄子·逍遥游》中:“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可是,当我每每说及鹏程万里时,总会有那么多不理解的杂音从四面传来,不过只是开天车的攀钢女工而已,何来鹏程万里?是的,我是很平凡,坚守的岗位也很普通,但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开着天车在轨道上来来回回,不一样能够鹏程万里?一直以来,我都是依靠我自己的双手,依靠眉毛上的汗水,用着辛勤的劳动赚来的工资努力地养活我自己,努力地和老公一起经营自己的生活,过着自己想要的日子,不攀比,也不艳羡,岁月一样安好。
三
我从小时候就和文学结下不解之缘,平时喜欢读一些文学作品,闲来无事,也会提笔写写散文和网络小说。我来到热轧板厂之后,当了一名作业区通讯员,单位每月都有稿件任务。从一名文学爱好者到写新闻通讯,我曾经也是有许多的困惑。
我先前一直认为写新闻很轻松,就像是摄像和与人聊天,但是真正开始写才知道写新闻和散文完全是两码事。我属于基层通讯员,刚开始时,没有经过系统的新闻写作专业学习,对新闻体裁的具体要求认识不足,概念混淆,常常把消息写成通讯,把通讯写成散文。后来,厂里送我去传媒中心学写作,在编辑老师耐心的指导下,我才知道散文可以虚构,新闻作品不仅必须写“实”,还必须有“度”,在写稿子之前,还要想好我要告诉读者什么,读者能从我的新闻中获取什么。
为了写好新闻稿子,原本性格有些内向的我不得不去采访,不得不去主动观察寻找新闻点,特别是在感觉到没什么可写的时候,更是到现场研究精整线工艺流程、钻地沟、爬吊车,四处寻找有价值的新闻素材。
在收集素材的过程中,我还要深入挖掘、多方求证,彻底抓住事实发展脉络的本质,合理的安排掌握的材料,努力地向“笔下有物” “言之有据” “顺理成章”靠拢。写新闻对于我来说,是一个不断学习、增长知识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我写的“豆腐块”不断地在《攀钢日报》《鞍钢日报》刊登出来,我也渐渐地克服了不爱与人交流的毛病,整个人都变得快乐、开朗起来。
如今的我不再仅仅是把写作当成一项任务来完成,它成了我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写作的范围也不再局限于散文,而是涵盖了消息、通讯、言论等。从事兼职通讯员,我真真切切地感觉到自己每天都在进步、在成长、在改变……攀钢作家协会会员,东区作家协会会员,攀枝花市作家协会会员;攀钢钒优秀通讯员、攀钢女职工最美领读者、鞍钢“最佳阅读者”……
文|肖庭燕 动图|顾国艳
阅精彩
编辑:顾国艳
关键词: 我和攀钢天车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