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观点:龙白|山魂
山魂
文/龙白
每逢三月,旷野里冰雪消融了,天气一天天变暖。公路两侧大地里农田裸露如初。奈何上天穿了一冬的白褂子被脱去,刚刚又变回了夲真——纯黑。
【资料图】
在屋子里猫了一冬的人们,纷纷走出屋室,来到春光下沐浴,深深吸上一口新鲜空气,再伸伸懒腰。
我循着一条入山的公路,徐徐地向前走去。借着天好,打算去附近的山里转转。
对眼前这座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林山,我并不陌生,无论从地势、地貌、地理环境,了如指掌。在里边虽便窜行,不必耽心迷山的困扰。
说不上完全的山里通,大半个还是算得上的。
对山里边的一些特殊认知,得益于退休后。
上班那会,每天忙于工作,很少顾及。退休以后,生活状态便截然不同了。
一日三餐,吃饱就睡。长期以往,生活就乏味了。在家赋闲三个多月后,终于有一天,我开始走了出来一一
上山寻景。
当我第一次,一个人走向深山,不瞒你说,还真有些胆怯,有些疑惑。
尤其抵达丛林深处,那怕一阵微风刮过,林中都有异样反响;那怕树上鸟儿一阵啼鸣,也顿觉瘆的慌;那怕前方传来潺潺流水,也头发皮发炸、毛骨悚然。
我乃军人出身,骨子里天生好斗,便寻着声响张望,一一勘探明了。之后拍打额头自嘲道:软蛋、熊包。
此后的日子,不管刮风下雨,皆一如即往。迄今已有七八个春秋不辍,脚踏寒暑同往。
进入林中,那种从天然木叶中散发出来的清新气流,扑鼻而来,恰似饮酒嗜者,会闻醇香拜倒,不能自拨。
那里的水质甘甜清彻,从上倾泻而下,不停流淌。
因其无污染,倍受林中各物种依赖,它们尽情饮用。
那里的松鼠、鸟儿依山为家,依窝而居,每天过得欢快洒脱,迸发乐趣。
于是便从心底里发出些许感叹,为何生活于森林中万物精灵,每天无忧无虑?
做为智者的人类,为何生活得如此艰辛、忙累?
仔细想来,人与动物同生存于一片篮天下,同居于一个环球上,为何人对资源的贪婪和掠夺那么奢侈?原因何在?
天人合一,讲的是合谐;人与自然讲得也是合谐。万物发展运行皆有规律。
顺者昌,逆者亡。
每逢进入山里,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位鱼翁老者,河边捋竿垂钓;之后便可见到,仨俩后生林地旮旯侍候田垅;当听到几声哟嗬声,或木棒敲打树木的撞击声,他们便停下手中的活计,不约而同地赶往这依山傍水的小草屋。
我们常坐在一起喝茶,唠嗑,用这种方式打发光阴。
接触久了,之间感情自然加深,不分彼此。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住在山里的人,人皆简单,喜欢真诚。对大山赐予的当仁不让。什么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山里跑的,地里出的等等,都一一体验,一一分享。只不过不跟法律撞车而己。
如,这边木柴点架锅灶,那边现起鱼网,都来得及。
于是我沖着他们说,你们每天过的是神仙般生活。
等吃完、喝完了,大家围在一起,听会故事。什么南朝北国了,胡扯一通。
若听累了,睏盹了,拿头便睡。
这里无什规矩所言,只有理解。
2022.11.1.
龙白笔名,真名白天玉。
黑龙江龙镇农场人。
军人出身,干部。
北安作协会员,黑河作协会员。
因《不忘工作团》在两省两市征文中一次荣获三等奖和优秀奖。
作品发表网刊纸媒。
1、小说、诗歌、散文、剧本、杂文、书画、摄影(摄影不能少于六张,人物、风景、家乡风貌、社会百态等)作品等均可。经审核后发表。一周内未接通知,请自行处理。投稿标题注明“投稿”字样,谢绝抄袭、文责自负,与本平台无关。2、稿件须原创首发,即未在其他微信平台发过(纸媒体、网络不限),投稿信箱1107458992@qq.com(不接受微信投稿,望请见谅)。3、投稿者自拟“自我简介”,如想在文章中有你的照片,请和文章与自我简介一同发到邮箱。4、凡是投稿本刊,一周内不可另投他处(纸媒网络不限),如有异议,请勿扰。来稿不可能在一两天内发表,因为来稿量大,本刊要合理的安排时间发表,所以请君莫急,希望我们相互理解和体谅,谢谢配合。5、可关注公众号、加编辑微信或者QQ号了解详情,不另行通知。无赞赏无稿酬,发稿7日后发稿费,一般会在第二天发放,与平台平均分配,后续有赞赏有稿费,用红包发放,所以要加编辑微信。重点是宣传创作者的劳动成果,弘扬民族文化,相互学习交流。6、同时欢迎各界朋友加盟合作,把《文学百花》办的更好,让我们一起在文学的海洋里,扬帆起航,共创辉煌。
关键词: 龙白|山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