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讯:苏轼:有个当宰相的弟弟,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01
“唐宋八大家”总共才八个人,苏轼和其父苏洵、其弟苏辙三个,直接占了将近一半,可谓是十足风光的传奇人物。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但要是论作品的知名度,苏轼要排第一个。主要是他的代表作太家喻户晓了,无论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祈愿,还是“左牵黄,右擎苍”的豪情惬意,都让人透过诗词看到这位宋朝词人的生活情怀。
不但有才华,会作词,苏轼还是个著名的“美食家”,他还研究各种美食独创“东坡肉”,即便是一路仕途不顺被贬谪,他仍然把生活过出了浪漫的“小资”情调。
相比于苏轼,其弟苏辙的才华一点也不亚于哥哥,只不过苏辙更擅长写散文,尤其擅长政论和史论。哥哥因为“乌台诗案”被贬,差点性命不保,而苏辙虽然也遭到贬谪却一路官至宰相,这或许也是二人的区别。
有人对此评价说:苏轼被拼命流放,苏辙却在拼命救哥哥,他一生都在做一件事,那就是“救哥哥”。
虽然这句评价有调侃的意味,来凸显兄弟二人的情谊。但对于苏轼来说,有个当宰相的弟弟,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呢?
02
苏轼很牛,但苏辙也很牛。苏辙的牛气,从小时候就表现出来了。
在科举考试中,苏轼和苏辙一同参加殿试,比较擅长写政论的苏辙,当时洋洋洒洒写了一篇文章,写完之后就引起了轩然大波,轰动朝堂。
那篇文章中,苏辙点名道姓地批判老皇帝宋仁宗,痛斥宋仁宗年迈昏聩,宠信奸臣,可把大臣们吓坏了,也把宋仁宗气坏了。但宋仁宗一向重视民意,害怕百姓说他小心眼,就让苏辙通过了考试,可并没有给他高分,而是列为下等,把苏轼的排名放在了前面。
殿试之后,苏辙被任命为试秘书省校书郎,一个很小的官,也没啥话语权。
从这以后没过多久,苏轼就经历了第一次被贬。
宋神宗时期,王安石主张变法,苏轼持有反对态度,常常以诗词的形式来讽刺新法,一不小心就搞出了“乌台诗案”——朝中一些大臣为了给苏轼落井下石,他们将苏轼作过的诗誊抄汇总下来,拿给宋神宗看,这让宋神宗龙颜大怒,这件事的严重性就上升了个度。同时,这事不仅让苏轼有性命之忧,还牵连了朝中三十多个官员。
为了救出哥哥,苏辙四处奔波,但是都没啥效果,苏轼飞黄腾达的时候,四周都是朋友,苏轼一出事,就墙倒众人推。苏辙为了保住哥哥的命,甚至自请用自己的官职换哥哥免罪,这样的求情让宋神宗因此迁怒苏辙,把他也贬官了。
最终,或许是感动于苏轼苏辙二人的兄弟情谊,考虑到朝中大臣们的求情与上书,再加上这事原本就可大可小,宋神宗还是决定饶苏轼不死。
虽然没有性命之忧了,但贬官仍然少不了。在宋哲宗即位前,支持旧法的苏轼就被各种贬贬贬,然而宋神宗不久后驾崩,朝政局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动。
宋哲宗登基,旧党重新执政,当初反对王安石变法呼声最响亮的苏轼和苏辙,则重新得到了重用。
机会来临时,苏轼和苏辙也做出了不同的选择。由于朝政党派之争,旧党重新得势,他们转过头来抨击新党,朝堂充斥着乌烟瘴气,这让苏轼实在看不下去了。
苏轼或许是个直性子,也有着浪漫主义情怀,他当初反对王安石变法是对事不对人,却也觉得新法中有可取之处,不应该一棍子打死,亦觉得旧党这种做法不行。可是这回,却把旧党也得罪了个干净。紧接着,苏轼又迎来无比熟悉的贬官。
而苏辙,却在这一场场变故中成熟了,他深知,只有自己强大才能具备话语权,才能让一腔才华得以施展,才能保护哥哥。
03
苏轼再度被贬官,随着官阶越来越低,俸禄的越来越少,苏轼的日子都要过得紧巴巴,更何况,他还有一大家子人要养。
而弟弟苏辙,却主动负担起了苏轼的“生活费”,在生活上常常接济他。更让人头疼的是,苏轼不仅不贪污,还清廉得很,看到老百姓生活过得不好,他还主动给老百姓掏钱修路,建设民生,可他自己都要靠弟弟养活,哪来的钱呢?
于是,苏轼就向弟弟开口。而苏辙虽然官越做越大,可他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也不足以随便掏出来点给哥哥,帮百姓修桥。但他从来没有拒绝,而是想办法——他让妻子变卖家中价值不菲的首饰,之前皇帝赏赐的金币,全都变卖了,换成钱全部给哥哥送去。
虽然苏辙后来官至宰相,但从始至终,他对哥哥的所有扶持,都是竭尽全力的。
对于弟弟精神和物质上的全力支持,苏轼也感念于心,所以他隔三岔五地会写诗赠给弟弟,表达对弟弟的思念,尤其是那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更是想和弟弟团聚的心里话。
可是这样还没完,苏轼在苏辙的照顾下,即便是被贬在惠州,小日子仍然过得不错。不仅帮百姓们修桥搭路,自己还盖了小房子,可这消息传到朝堂那群人耳中,就恨得牙痒痒。苏轼被贬,壮志难酬,心中难免有怨气,他们再度收集汇总了苏轼一些诗词,呈给皇帝看,自然大怒,决定要把苏轼贬去海南。
苏辙一听就慌了神。要知道,苏轼这时候都快60岁了,海南路途遥远,蛇虫鼠蚁的又多,生存环境恶劣,哥哥如何忍受?更何况,贬在南方已经让苏轼苏辙二人多年难以想见,要是到了海南,更没有重逢之日了。
苏辙连夜上书求情,皇帝不准;苏辙甚至请求自己跟随哥哥一同被贬海南,还是不成。最终,苏轼还是去了海南,并且在海南革除陋习,带来先进文化,促进了海南的发展。
可朝堂那群人仍看不得苏轼过得好,甚至专门让人为难苏轼,夜里外出不让任何人给他留宿,好在百姓爱戴,在百姓们的帮助下,苏轼的日子还算好过一点。
直到宋徽宗登基大赦天下,苏轼才被赦免流放回来,这时候的他已经白发苍苍,纵然一生仕途坎坷,可苏轼却活出了自己的特色。
04
纵观这一生,苏轼的无数次被贬,都离不开弟弟苏辙的关心和照顾。
同样,苏辙的一路高升,在某种程度上苏轼也为他提供了精神动力。
或许对于苏轼而言,有个当宰相的弟弟并没有多么自豪,可有个全心全意爱自己、理解且支持自己的弟弟,才是世间最幸福的事吧。
作者:我方团队月落星沉
参考资料:《宋史》
关键词: 苏轼有个当宰相的弟弟 是一种怎样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