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照灯好书10月Top15中外人文社科佳作发布

来源: 腾讯网 2022-11-16 09:02:46

探照灯好书


(资料图)

10月Top15中外人文社科佳作书单

“探照灯好书”由阅文集团主办,QQ阅读、微信读书、腾讯新闻协办,探照灯书评人协会承办。根据21位读书人投票,每月评出10本中外小说、10本中外类型小说、15本中外人文社科好书。

我们致敬那些有“文学的美,思想的真,历史的重,关注当下,典雅叙事,优美表达”,有创造力、想象力、探索性的好作品。

以下是2022年10月15本中外人文社科好书,排名不分先后。

感谢这些作品的作者、责编以及出品和出版机构。

人文社科 | 中文原创 | 文学研究

《文学的个人史:鲁迅传述和

吴俊 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年9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 何平(南京师范大学教授)

吴俊教授《文学的个人史》的写作实践再次证明鲁迅的“文学”经得起不断的重读和再发现。所以,这本书,我最看重的是逐篇重读和细读《朝花夕拾》的部分。如陈子善先生指出的,吴俊教授的博士论文《鲁迅个性心理研究》初版于1992年,距离这本《文学的个人史》刚好三十年。相隔三十年,细读鲁迅,一定意义上,吴俊教授也是一次对生命过往的回望和小结——以鲁迅观己,亦以不断生长和演变之自我去观鲁迅。

毛尖认为,《文学的个人史》对于生平简谱和文学传述的拼接本身就很符合《朝花夕拾》的风格,它包含了个人与公共的镶嵌、纪实与虚构的镶嵌,同时,它展现了鲁迅散文的发生,其中过程也平行了整个现代文学的发生。可否说,读鲁迅也平行了吴俊教授的个人断代史?不仅如此,在鲁迅研究越来越远离“文学的鲁迅”几成研究风尚的今天,是不是应该重提“文学的鲁迅”是鲁迅之为鲁迅的基石?一切对鲁迅的引申和发微都应该从“文学的鲁迅”出发。

人文社科 | 中文原创 | 传记

《布衣老爸的风花雪月:翻译家张谷若和他的世纪》

张玲 著

文津出版社

2022年10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周立民(学者、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

翻译家盗来火种,甚至燃成熊熊火炬,他们自己却隐身在那些经典作品的背后,虽然书的扉页上也署着译者的名字,然而经常被人匆匆翻过,关于翻译家的生平资料更是少之又少、简之又简。本书是翻译家张谷若同为翻译家的女儿张玲所写的爸爸的一生,是难得的一份向翻译家致敬的作品。张谷若先生翻译的哈代、狄更斯和菲尔丁等人的作品,曾惠泽几代读者,不应为人忘记。相比一般作者,因为这种特殊的身份,本书中呈现的不是冷冰冰历史资料,而是众多生活细节和一位鲜活的父亲及他的朋友们的形象,从性格到品行。全书枝蔓颇多,好似缺点,也算长处,正是这样它像万花筒一样表现了一个时代。本书上榜之时,传来了张玲女士去世的消息,在此也献上一份对她哀思。

人文社科 | 中文原创 | 历史

《翦商:殷周之变与华夏新生》

李硕 著

一頁folio·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年10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 张明扬(资深媒体人、作家、历史研究者)

几年前,李硕《周灭商与华夏新生》一文震撼了整个读书界。以这篇文章为基础,李硕今年推出了《翦商》。这是我今年读过最有知识增量的历史作品,很多原本认为不可思议的说法,都在李硕严密的考证(考古证据、《易经》释读)和推理下被证实,商人人祭之隐秘真相由此被揭开。

人文社科 | 翻译 | 哲学

《虚无主义》

[荷]诺伦·格尔茨 著

张红军 译

风之回响RESONANCE | 涵芬楼文化

商务印书馆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 王春林(山西大学教授、《小说评论》主编)

虽然虚无主义是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概念性语词之一,但要让你说清楚究竟何为虚无主义,却又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正所谓你不说我倒还明白,你一问我可就糊涂了。荷兰学者诺伦·格尔茨这部篇幅有限、看似单薄的《虚无主义》,以极其简洁的语言所尝试解决的,正是何为虚无主义的问题。

“虚无主义,就像‘时间’或‘色情作品’那样,是这样一种概念:我们全都非常确定自己知道它们的意思,除非有人要我们给它们下定义。Nihil意味着‘虚无’(nothing),-ism意味着‘意识形态’(ideology)。但当我们尝试把这两个术语合并时,合并的结果似乎立即拒绝了它自身,因为虚无主义是‘关于虚无的意识形态’(ideology of nothing)。

这一观念看上去是无意义的,除了意味着某人‘相信虚无’,实在没有更多的作用:相信某物意味着存在某种可以被相信的东西,但是如果某物只是虚无,那么就不存在被相信的东西,那么相信虚无就是一种自我反驳的观念。”尽管带有一定自我缠绕的色彩,但作者关于“虚无就是一种自我反驳的观念”的表达,却无疑充满着非同寻常的智慧。

人文社科 | 中文原创 | 文化研究 随笔

《情动、物质与当代性》

汪安民 著

胡杨文化·山东人民出版社

2022年10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 唐山(书评人、原《北京晨报》副刊部主任)

本书是一本哲学论文集,分为情动、物质与当代性三个主题。在当代哲学写作者中,汪民安以文笔性感著称,他善于将复杂的学理讨论融汇在日常经验中,所涉及的话题与现代人的感受息息相关。以情动为例,随着抖音、快手等的普及,情感本身也变成了一种劳动,情感共同体开始蚕食知识共同体的领地,而基于情感的批判已成现代人每天都在操练的实践,则何为情动、情动将向何处去,便成了真问题;以物质为例,在商品化冲击下,传统中被循环使用的各种物质正遭排斥,成了所谓的垃圾,它们不断堆积,只有拾荒者还残存着对它的感情;以当代性为例,我们正变成赤裸生命——存在本质上与善好的生活相关,如今已被彻底剥离……

本书让读者不安,因不安而追问,因追问而安顿。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困境,对于非哲学专业的读者来说,他们期待从书中读到与具体的困惑相关、能触动曾体验到的事实,而非一堆专业名词,可当代哲学的困境在于,随着社会学、美学、逻辑学等被剥离,哲学似乎只剩下本体论,不靠复杂的名词系统,便无法深入。本书游走于二者之间,每个议题开篇的论文较专业,后面的相对亲切。这是一本可正襟危坐,亦可置于枕边、随时乱翻的小书,在冰冷与体贴之间,不知不觉被作者的性感文字所打动。

人文社科 | 中文原创 | 社科

《剑宗读书法:金克木的学习之道》

黄德海 著

作家出版社

2022年8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 张英(《腾云》杂志副主编)

有人读书找到了学习的道路,还得到了智慧与快乐,还愿意分享自己得到收获,总结出来学习的方法。黄德海就是这样无私的读书人,写下了《剑宗读书法:金克木的习学之道》。这本书是很好的阅读路标,金克木以小学文凭而终成北大教授、一代大家,成于其时代其经历,更成于其习学有法。黄德海拈取金克木人生中的关键节点、学思转捩,以“学习时代”为关键词,扫描其家庭教育、学之所悟、贯通转折,奠定全书的根基——这是具体个人学习的时代,更是每一个个人从时代中学习。

人文社科 | 中文原创 | 文学研究

《雷平阳词典》

霍俊明 著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22年9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周立民(学者、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

这仿佛是一本不要从头读到尾的书,而是随便翻开哪一页都能进入词条,都可以饶有兴趣地读下去。全书391个词条涉及雷平阳人生和写作的诸方面,说是雷平阳的百科全书也不为过,只不过作者将这些都打碎了变成一个个词条。作者说之所以这样写,是他对于以往学术论文式的写作缺乏兴趣和反动,他用这样更开放和更自由的方式进入雷平阳的世界,同时也敞开了自我。是的,这不仅是关于雷平阳的一本书,这也是作者自我认知、对诗歌理解的人生札记和读书笔记。

人文社科 | 中文原创 | 科普

《植物名实图考校注》

[清]吴其濬 著 栾保群 校注

中华书局

2022年9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 杨早(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

汪曾祺于古人诸笔记中,独赏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长编》,说它是“很有趣的著作,文笔极好”——这恰恰说明了吴这两部巨著(《图考》与《长编》)被人忽视的所在:它实是一千多篇关于各类植物的小品妙文,考据精详之外,多有政见、哲思发抒。再配上一千八百余实物照绘的植物图,这是一部不应被文史爱好者错过的书。栾保群对原书的故典人事名物加以校注,俾此书更能行于当世。

人文社科 | 中文原创 | 非虚构

《寻常百姓家》

么书仪 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2年9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 海蓝(前海外文化编辑)

本书记录了一个普通家庭在二十世纪中国社会洪流中的命运起伏。故事源于知名戏曲研究学者么书仪多年前对父母进行采访的三十六卷老式录音磁带,以及父亲留下的极为详实的文字资料,如信件、生意账目、日用账目、工分账目、证券行情,乃至交代历史问题的底稿等。在此基础上,么书仪反复查证核对,通过大量精准、丰富和鲜活得惊人的细节,以及细腻、节制又不乏温情的文字,生动再现了大历史下一个中国家庭的微观生活与跌宕命运,读来历历在目,如同亲身从历史中、从老北京中走过一回。学者写此类作品往往容易掉书袋,但在考证详实之外还能写得如此生动的,似不多见。

更重要的是,本书还记录了这个家庭在社会变迁之下不变的品质传承,如诚实、自尊、努力、豁达等。在么书仪看来,这些都是永恒不变的“人生的道理”。它们也是本书潜在的一条精神主线。因为这种传承,么书仪以“不虚美,不隐恶”的标准,在书中留下了一些不为亲者讳的部分,从而呈现出更加真实、立体的人性。

人文社科 | 翻译 | 艺术

《幻夜奇行:大卫·林奇谈电影》

[美]理查德·A.巴尼 著

邵逸 译

南京大学出版社·守望者

2022年9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 何平(南京师范大学教授)

“守望者·访谈”书系已出版加西亚·马尔克斯、雷蒙德·卡弗、王家卫、昆丁·塔伦蒂诺、波拉尼奥等访谈和口述多种,《幻夜奇行》是其中的第五种。生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大卫·林奇,电影生涯涉及导演、编剧、摄影、剪辑和美术等诸多领域,他也多次出演自己导演和编剧的电影。其中,《蓝丝绒》提名第5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奖,《我心狂野》《穆赫兰道》获第43届金棕榈奖和第54届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2019年10月,大卫·林奇获得第92届奥斯卡金像奖终身成就奖。《幻夜奇行:大卫·林奇谈电影》收录1977-2008年间二十三篇重要的林奇访谈,探讨了暴力、恐怖、城市、欲望、女性、生老病死、现代人的焦虑等母题,多篇系首次译为中文。这些访谈可以看作一本简体本的个人传记,是进入大卫·林奇电影的手边书,也是他日常审美生活的私人笔记。

人文社科 | 中文原创 | 艺术

《透明:中国视觉现代性(1872-1911)》

唐宏峰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2年9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 夏烈(杭州师范大学教授)

时不时见到学术刊物中唐宏峰教授的有关《点石斋画报》、康有为和鲁迅的视觉事件,以及近代以来肖像、幻灯、电影、文学里视觉文化的研究文章,此书《透明:中国视觉的现代性(1872-1911)》则是她有关这一主题研究的集大成。此书专注于凝视近代中国视觉文化、勾勒近代中国的“视界政体”、揭示中国人主体性之形成。换言之,一是将视觉研究即中国视觉的现代历程作为描述、分析其后政治和文化历史的思想史路径,将图像从小的文艺视野、雅俗之争中解放出来,置诸复杂而深厚的民族文化实践与文化精神求证推论之中;二是不偏不倚,史论俱佳,有血有肉,取得的效果正所谓“国人在晚清民初的喜怒哀乐,便可真切感受得到”,显出一种学术性的精彩与好看。颇堪模范。

人文社科 | 中文原创 | 文学

《不任性的灵魂》

张新颖 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2年9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 张英(《腾云》杂志副主编)

作家、诗人、复旦大学教授张新颖的随笔集《不任性的灵魂》是一场纸上的阅读之旅,继续他写沈从文获得的独特叙事方法,写书读人,读人品书,对作家的代表作品置于作者的人生经历遭遇和生命转折点场境中解读,给予读者重新理解这些天才灵魂的新视角。

作者从布罗茨基眼中的奥登、奥登眼中的歌德谈起,牵引出但丁、艾略特、帕斯捷尔纳克、卡佛、博尔赫斯、E.B.怀特等世界文学史上的响亮人物,十三位文学天才的高蹈光环背后,领受他们真实的心灵品质与生命底色。这些拥有超常天赋的人,意识到人生与自我的有限性,选择了以不任性的方式度过一生。

人文社科 | 翻译 | 历史

《杉木与帝国:早期近代中国的森林革命》

[美]孟一衡 著

张连伟 李莉 李飞 郎洁 译

光启书局·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2年9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唐山(书评人、原《北京晨报》副刊部主任)

读过伊懋可先生的《大象的退却:一部中国环境史》的读者会知道,古代中原曾有大象,随着人类活动加剧,导致气候变冷、森林消失,大象逐渐退出黄河流域,进而在长江流域也绝迹,如今只在西双版纳等少量地区还能见到野生大象。通过大象不断南迁这一线索,勾勒出历史上中国环境不断恶化的过程。但伊懋可先生犯了两个错误:首先,古代中原的大象不是今天的亚洲象,而是介于猛犸象和亚洲象之间的菱齿象,较耐寒,它们并没南迁,而是灭绝了;其次,中国古代环境并不是一个不断被破坏的过程,而是从宋代起,在政府支持下开始大量人工造林,只是史书记载不多——因短时期内,人工造林收益少,在税收清单上只笼统地记为“山”,较少被关注,亦不设专门官员。

本书作者发现,从宋代起,中国森林出现了杉木化,杉木经济价值高、易成林,非人工种植,不会变得如此多;此外,大量松木林、竹林,显然也是人工种植的结果。历代政府通过法律、政策、税收等手段,有效地提振了民众植树的热情,而同样的政策也被古代日本、古代朝鲜采用,它们在税收中也将造林收益记为“山”(欧洲后来保护环境的手段,亦与古代中国近似,但设有专门的官员)。

本书打破了两个执念:首先,近代以来,人们常认为日本的环境管理是“成功的”,中国是“失败的”,其实那只是日本的人工造林未受破坏而已,其经验来自古代中国;其次,宋代以来大量人工造林有效解决了环境压力,这些人工种植的杉木可能为郑和下西洋提供了帮助,则明清时期的江南未能跨越近代门槛,可能并不像谢和耐先生猜测的那样,受困于资源瓶颈,而是恰恰相反——宋以降的中国是一个杉木帝国,它支撑了农业帝国的运转,当二者平衡发展时,经济会持续进步,否则会陷入困境。本书从具体话题切入,钩沉出大历史运转的底层逻辑,堪称以小见大、慧眼独具的佳作。

人文社科 | 中文原创 | 社科

《碌碌有为:微观历史视野下的中国社会与民众》

王笛 著

中信出版社

2022年10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刘晖(书评人、资深媒体人、作家)

本书分为两卷,上卷为“人、日常和文化”,下卷为“家、群体和法律”。按照百科全书学派代表人物布罗代尔的定义,历史过程分为长时段(自然史)、中时段(社会史)和短时段(政治史),而这本书讲的就是中时段的历史。作者把目光从大海汹涌的表面移开,转而观察那些看似缓慢的潜流。本书的主角也不是帝王将相,王朝更迭,而是那些好像没有存在过但实际上构成了中国历史的大多数。作者运用多个学科的知识来构建分析框架,并用细致入微的笔法来描摹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正是有了这种双重构架,那些日常生活不再是碎片化的细节,而是具有深厚历史意味的”场景化知识“。本书通俗生动,界面友好,读来甚是畅快。

人文社科 | 中文原创 | 历史

《“天命”如何转移:清朝“大一统”观的形成与实践》

杨念群 著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2年9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 张明扬(资深媒体人、作家、历史研究者)

这是今年一部极有理论分量之大部头,很容易让人想起作者十余年前那本读书界反响极好的《何处是“江南”:清朝正统观的确立和士林精神世界的变异》。两本书的共同特点是视野宏大,将历史与政治哲学的结合极佳,有意识的与新清史隔空对话。相比前作,作者跨学科跨领域的意识与方法论更为清晰;但在叙事流畅度与“主题集中度”上,本书却稍不如前作。

评选图书类型

图书主要以大众读者为对象,为中外类型小说、中外小说和中外人文社科三大类。

1、中外类型小说

长篇类型小说+中短篇类型小说集

2、中外小说

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

3、中外人文社科

思想、历史、科普、新知、艺术、文化、非虚构写作和特稿、人物传记、散文、随笔

出版社荐书标准

☑2022年1月至12月期间出版的图书(1月除外,补提上年12月、11月好书)

☑中国内地出版

☑再版、重印不在此列

关键词: 探照灯好书10月Top15中外人文社科佳作发布 华东师范大学

你可能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