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资讯丨李怒:挖掘雕塑语言的可能性

来源: 腾讯网 2022-11-24 05:48:19

文本装置《What’s the Date Today?》(今夕是何年)展示于今日美术馆1号馆的东侧外墙(格雷/图)

如果将不同媒介形容为不同的语种,雕塑无疑是艺术家李怒的母语。在具体的创作中,他善于运用含有变化性的材料——铅、冰、羊脂、声音或气味,展现种种不确定的状态与关系。

雕塑在李怒眼中不再是单纯的塑形,正如他自己所言,他是在重新讨论雕塑,“挖掘雕塑语言的可能性,以及身体、雕塑、行为和影像之间的延展性,我将它们之间的边界模糊化,来对付‘今天的复杂性’。”


【资料图】

9月16日,李怒最新个展“流沙即磐石”在北京今日美术馆开幕,朱朱担任策展人。此次展览呈现了李怒的二十多件作品,除了《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创作于2019年,其余都是新作,涉及雕塑、装置、影像、绘画等多种媒介。其中的文本装置《What’s the Date Today?(今夕是何年)》展示于今日美术馆1号馆的东侧外墙。展览将持续到11月15日。

《瀑布》是艺术家以自己的身体为模型,不断打磨、调整蜂蜡创作的一组雕塑(格雷/图)

“流沙即磐石”出自阿根廷诗人、作家博尔赫斯出版于1969年的一本诗集,原文写道:“没有什么建于磐石,一切皆在流沙之上。但我们的责任就是建造,仿佛流沙就是磐石……”这些诗句始终镌刻在李怒的记忆深处,被他用作了此次展览的标题。李怒认为,一粒流沙般的个体也应该成为磐石般坚韧的存在。

标题中的“流沙”与“磐石”也在李怒运用的材料中得到了具象化呈现。参展作品的材质有汉白玉石材、钢板、铜铸等“磐石”,也有水银、铝、蜂蜡、羊脂等“流沙”。

在《庇护所》中,艺术家对日常生活用品——台球、可乐、浴缸和钢琴做了些许改动,使其变为一个四幕剧的戏剧装置(格雷/图)

《未竟之柱》的基座是由汉白玉铸成的“十一芒星”,柱顶镶嵌着星状图案的金属铝盘和封闭在玻璃中的液态金属水银。玻璃阻隔了铝和水银相融合而可能产生的“铝汞齐”化学反应,从而使整件作品呈现出一种将要发生却未完成的状态。

在《硬陛》中,李怒用青铜铸造了曲面的大型硬币装置(格雷/图)

在《硬陛》中,李怒用青铜铸造了曲面的大型硬币装置,灵感来源于投掷硬币和量子力学中对于“上帝掷骰子”的争论。

《世界》系列的灵感来源于古罗马人对于“世界”的定义,李怒将其与人类肚脐进行类比(格雷/图)

《世界》系列的灵感来源于古罗马人对于“世界”的定义,李怒将其与人类肚脐进行类比,试图将身体和历史联系起来,阐述自然和文化之间的关系。

《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占据了一层展厅近一半的空间,钢板铺就的地面之下安装了机电装置,人们踏上钢板,就会随机产生金属撞击的共振声。

钢板在人们眼中是充满韧性和体量感的,李怒想换一个角度让人感受到它的另一种性格。“我认为材料是有生命力的,它们自身不会说话,但我想让它通过发出声音来表达自己,跟人有一个交流。”为了这件作品,李怒做过非常多的实验,去测试不同厚度的钢板发出的音质。“每个物体的声音都是有个性的,我尊重这种声音。”

巨大的共鸣声也是一种警示,“尤其在今天,人是需要被刺激的,”李怒认同这种艺术的唤醒功能。

策展人朱朱认为,李怒承续着不断演进的“社会雕塑”的观念,“将雕塑视作行为,以及行为的痕迹与结果,以此讨论个体如何介入和出离这个快速流变的现实世界。”

格雷

关键词: 李怒挖掘雕塑语言的可能性 今日美术馆

你可能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