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速讯:古沉船打捞出水,怎么桅杆刚一露头就被潜水员包上布呢?不给看吗

来源: 腾讯网 2022-11-24 16:01:34

央视直播“长江口二号”古沉船,历尽千辛万苦,好不容易打捞出水,为什么船桅杆刚一露头就不给看,被潜水员迅速包上布呢?


(相关资料图)

潜水员为刚刚出水的桅杆包裹保湿

刚刚露头的沉船桅杆

11月21日凌晨,就在世界杯揭幕战卡塔尔王子们被虐心掩面而泣的时刻,小样视频还在坚守直播“长江口二号”古沉船整体打捞工作。这项投资超过十个亿,准备了七年,历时将近一整年的水下考古整体打捞工作,在那一夜创造了多项世界第一。当“长江口二号”古沉船历尽千辛万苦终于要和大家见面的时刻,沉船残存的桅杆刚刚出水一露头,大家还没有看清楚什么情况,就被两名现场等待的潜水员立刻包上了一块布。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我也想替他们分担痛苦,只要他们肯让我分担戒指

大家好,我是@张瑞水下看世界 创作团队——文物郎中,专门从事出水文物保护工作。今天我就跟大家聊一聊从海底打捞上来的出水文物到底应该如何保护好?

其实,对于长期在海底浸泡的出水文物的保护工作,一般情况下分成现场保护后期实验室保护两个阶段工作。我们看到央视直播“长江口二号”古沉船出水时,桅杆被两位潜水员立刻包裹起来,其实这是最基础的对文物的“现场保护”。因为“长江口二号”古沉船沉没时间已经有150多年了,沉船上面的木质桅杆肯定已经处于饱水状态。加上桅杆突出在整个船体之上,位置相对较高。如果不采取包裹保湿,任其处于自然状态,很快就会发生失水开裂的状况。

考古队员们都清楚,对于出水或者出土木质类文物,进行现场保湿工作,是考古现场工作中最基础的保护环节。对于不同体量的文物,我们在现场会采取不同的保湿方式:

一,对于小型文物,我们一般可以采用密封塑料盒加水存放。如果遇到易损文物,例如玻璃、陶瓷器等,我们可以用脱脂棉加水包裹;

二,对于较大体量的文物,例如棺椁和大块凝结物等,我们可以采用保鲜膜或者塑料薄膜对文物进行整体包裹,再根据运输路程及文物自身含水情况,包裹前用喷壶均匀喷洒纯净水(桶装水),在整体包裹保护的过程中,还要使用脱脂棉对文物易损位置进行垫护或者某些区域重点保湿;

三,对于超大型文物,比如船体,那就采取不间断定时喷淋补水。

南海一号现场喷淋保湿

出水凝结物的喷淋保湿

这次,“长江口二号”古沉船打捞出水后,除了现场对最为突出的残缺桅杆进行立刻饱水包裹之外,我觉得接下来现场的工作人员会对船体所有裸露的船板,进行整体覆盖保湿。从而确保在文物运输以及后期进入船坞存放的过程中,裸露的船体始终处于饱水的状态,避免快速脱水造成文物损伤。

“长江口二号”古沉船出水现场状态

那么,为什么我们如此重视出水文物的保湿工作?那是因为,我们要防止出水文物迅速脱水对文物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害,更重要的是,我们接下来要对出水文物进行脱盐的工作。

当出水文物从海上水下考古现场进入实验室之后,我们打捞上来的海底文物就正式开启漫长的“实验室保护”阶段。我这样的文物郎中们会把保湿运输进来的各种文物,根据其材质不同,分门别类地对文物病害及相关信息进行登记造册,建立“病历档案”。分析、采集各种文物病害信息(望闻问切),制定相应的保护与修复方案(也就是病人的治疗方案),方案经过文物保护专家团审核通过之后,出水文物就会被各位文物郎中们依照文物保护方案,开启正式的保护与修复工作。

文物档案建立

一般来讲,长期在海水中浸泡的出水文物,其体内富含盐分,对其进行“实验室保护”工作,最先开始的就是脱盐工作。为什么要最先开始脱盐工作呢?不脱除文物体内的盐分会造成什么损害呢?跟打游戏一样,不脱盐,文物本身就会遭受“盐”的物理伤害(物理损害)和魔法伤害(化学损害)……

物理损害(物理伤害):出水文物体内富含的盐分,会随着水分的蒸发,析出体外影响观瞻,文物身体内部盐分变成固态后发生体积膨胀损害文物基体。当外部环境湿度发生变化,湿度增大后,文物本身又因为其体内存在的盐分,而吸收环境中的水分,吸潮变为液态。这样循环往复地进行,就会造成出水陶瓷器文物的“釉层脱落”、“胎体损害”、木质文物的加速老化等等现象的发生。

物理损害

物理损害

化学损害(魔法损害):那就是出水文物内部存留的盐分,不仅仅会因为脱水析出结晶,吸水液化。这些盐分还会与文物本身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损害文物。最典型的就是铁质、铜质等金属类文物,会因为盐分的存在加速文物本体的锈蚀,粉化;对于皮质、木质等有机质文物的影响就会加速文物本体的老化,或者是导致文物内外生菌长霉。

金属锈蚀化学损害

金属锈蚀化学损害

有机质表面霉变损害

也许有网友会说,俺们家腌酸菜、腌咸鱼、腌腊肉都是用盐腌着的,能延长保存时间,那些食物存几十年都成美味佳肴了。怎么到了文物就不能用盐腌了呢?你上面说文物里的“盐份”产生的损害都是由于环境当中水分变化导致的,那咱把文物抽真空或者放到有温湿度控制的展柜不就行了。这办法多简单呀!

就目前技术来说,对某些文物似乎可行,可绝大多数文物不适用。我们之所以要把出水文物进行脱盐保护,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这些文物能早日与观众见面,充分利用并展示给大家。要是都把出水文物真空包装存放起来,那不符合我们的最终目的。况且,可调温湿度展柜也是有温差的,并且成本高昂,一个展柜几万、几十万,后续的电费及展柜内填充氮气气体的制备都是巨大的开销。那些海量的出水文物难道都放到高级展柜里面吗?试想,“南海1号”宋代沉船,出水了18万件各类文物,“长江口二号”船体更大,现在预估是25万件,哪里有可能为这些文物准备如此之多的高级展柜?

所以,为出水文物进行脱水脱盐保护工作,目前是最经济、最有效的。我们不能让文物拖着病体供观众们参观的。当然,完成了脱盐文物保护工作的出水文物,接下来的保护工作就和出土文物保护程序差不多了。有机会我们再详细为大家讲解。

好了,这一期我们就讲到这里啦,大家现在对我们开始的几个问题也有一个初步的答案了。欢迎大家关注@张瑞水下看世界 ,也希望大家多给我们品评与指正,帮我们转发、评论、点赞呦,我们下一期再见啦!

完成修复工作的木质出水文物

附:

1,《水下遗址出水文物保护方法》【美】唐纳•汉密尔顿著 金涛 译,2020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水下考古原理与实践之NAS指南(第二版)》航海考古学会 著 阿曼达•鲍恩斯 编 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译,2018年6月,文物出版社;

3,《韩国海洋出水文物保护手册》韩国国立海洋文化财研究所 著,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译,2019年5月 文物出版社

关键词: 古沉船打捞出水 怎么桅杆刚一露头就被潜水员包上布呢不

你可能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