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关注:岳美缇忆老师俞振飞:惊春谁似我,几度沧桑曲未歇

来源: 腾讯网 2022-11-25 06:55:58

今年是艺术大师俞振飞诞辰120周年。

曾经“则见风月暗消磨”,曾经“惊春谁似我”,最终“几度沧桑曲未歇”。俞振飞开创了儒雅秀逸的俞派表演艺术风格,是公认的里程碑式的京昆艺术大师。而作为上海昆剧团的创立者、艺术风格的奠定者及上昆的精神象征,俞振飞培养的昆剧后辈们正在舞台上传承艺术,绽放魅力——近日,上昆倾力打造的全本55出《牡丹亭》在上海大剧院成功首演,即是最好例证。

俞振飞弟子、81岁的昆剧表演艺术家岳美缇,在此次全本《牡丹亭》中担任艺术指导。在她眼中,老师从未远离。


(相关资料图)

岳美缇

30岁生日那天,医疗器材厂检验女工岳美缇,下班回到巨鹿路的家,和家人一起烧几个菜庆祝一下。

除了最亲密的家人,岳美缇还邀请了自己的老师一起来聚聚。

当虚岁70岁的老师俞振飞拄着拐杖敲响房门时,开门的岳美缇心里既欢喜又心酸。对于13岁即成为上海戏曲学校首届昆剧班学员的岳美缇来说,校长、师父俞振飞于她的意义非同一般。但此时,作为新中国第一女小生,她已经多年没有上过舞台,而眼前的老师,也正处于人生低谷。

在岳美缇的生日家宴上,俞振飞将《粟庐曲谱》和一方砚台、一柄做工考究的化妆刷作为礼物送给爱徒。

《粟庐曲谱》是1953年俞振飞先生于香港出版的。全书两册,收录了昆曲《琵琶记》《红梨记》《玉簪记》《邯郸梦》等传统剧目29出,是根据其父俞粟庐先生生前口授的唱法加以校订的,手写工尺谱影印,每一个字都凝结着父子两代人的心血。

唱曲、写字和表演,都是俞振飞最擅长和极珍爱的事。但此刻,俞振飞的这番交付让岳美缇觉得,老师是不是感到自己再也没有机会使用这些了。这让岳美缇既感动又难过,一下子想起不久前去俞振飞家看望他的场景。

那天,这位戏曲大家一个人坐在屋顶漏雨的房间里。因唯恐漏电,他没有开灯,只是点了一根蜡烛。他说他就像这蜡烛一样,“也许一阵风来就没了”。

但老师说这番话时,并未流露出伤感自怜。孤身坐在黑暗中的俞振飞在思考什么呢?对于未来,自况“风烛残年”的老人心中,或许另有一份信念。

好在,等待这师徒俩的,是一阵令人振奋的春风。

岳美缇与老师俞振飞

1978年除夕,昆剧演员可以重新上台演出的消息传来,此时距离岳美缇从戏校毕业已经过去了整整17年。17年间,历经下放、劳动、做工和结婚生子,每一天她都在说服自己从此不要再想昆剧,就做好一个安分守己的工人。但这消息让她所有的心理建设消失。昆剧的魅力究竟有多大,或许要在失去它时才能刻骨铭心地明白。

37岁的岳美缇终于眼含热泪地走进绍兴路9号的小楼——上海昆剧团于当年在此成立,首任团长正是京昆艺术大师俞振飞。打开昔日俞振飞送给她的礼物,岳美缇用那柄化妆刷在两眉之间的印堂轻轻拂过,心里激动难抑。那是画小生妆容的位置,一道粉色的元宝形“通天”。

从那时开始至今,这把化妆刷一天也没离开过岳美缇。也是从那时起,岳美缇真正意识到,老师俞振飞并非看上去那么年迈文弱。忍耐过漫长低谷的他,身上蕴藏着一股劲。他不犟,但很韧。

他在之后的人生中表现出的巨大宽容和不懈追求,那力量究竟来自哪里?

在俞振飞诞辰120周年的时候,岳美缇想到了——

是艺术给了一个人面对顺境逆境的底蕴,而他也用生命阐释了艺术。当老师拄着拐杖,怀揣着礼物来她家时,并非意气消沉的托孤,而是决意穿越暗夜,薪火相传。

解放日报:今年7月15日,俞振飞大师诞辰120周年当天,为缅怀大师风范,一场有300余件展品的“雅韵千秋——俞振飞诞辰120周年纪念展”在上海历史博物馆开展。我们看到其中就有来自您的一份珍藏,那是大师送给您的书画扇箑。

岳美缇:是的,这件珍贵的礼物来自老师。1920年,俞振飞移居上海,为多名曲友授曲。谢佩真是俞振飞最早的弟子,曾随俞振飞习曲达五六年。1978年,谢佩真在这扇子的一面绘了牡丹,另一面则是俞振飞题写的李白七绝三首。

解放日报:1978年对于俞振飞和您来说都是意义重大的一年。

岳美缇:我们一度都觉得自己恐怕今生和舞台无缘了。1978年,能看到上海昆剧团成立,还能够再上台演出,我心里感到非常非常珍惜。当时我已经37岁了,重新回到昆剧舞台后,心急如焚地恢复腰腿圆场的功夫,每天坚持少吃少睡,希望能尽快恢复从小学习的功底。

岳美缇

记得1978年5月14日,湖南、浙江、上海、江苏等地五十多位昆曲工作者应江苏省昆剧院邀请,在南京举行了为期半个月的昆曲工作座谈会,那一次老师也参加了南昆的盛会。当时大家都感到一种迫切:昆曲老前辈都已高龄了,新中国成立后培养的中青年演员,大都多年脱离舞台实践,如不尽快采取行动,昆曲的许多宝贵遗产就有失传的危险。昆曲老艺人过去学过四五百个传统剧目,现在能恢复演出的只有一百多个了。如何从中吸收精华,特别是继承其表演艺术和音乐方面的丰富遗产,古为今用,实为急迫。当时老前辈们一致认为,昆曲继承传统的任务带有抢救性质。

解放日报:当时俞振飞大师恢复参加演出时的精气神怎么样?

岳美缇:实话说,如今我也到了老师当年的年纪。有时要我演出,我也会怕腿关节不好,会和对方商量说,“短一点吧”。但想到当年的老师,那时的俞老已经是年近耄耋的老人了,身体不算太好,眼睛也不大好。但出于这份“参与抢救”的责任心,当时只要请他演出、录音、录像,他都会不辞辛苦地去,想给后人多留一点资料。我只要回头一看,老师总是站在那里,神采奕奕,笑眯眯地,从来不讨价还价。

老师的艺术修养有家学渊源,他的父亲俞粟庐,人称“江南曲圣”,在继承清乾隆年间的昆宗正宗“叶堂唱口”的基础上,形成了自身的艺术风格。俞振飞3岁丧母,6岁听父亲教学生唱《邯郸梦》“红绣鞋”,学生还没学会,他在一旁已听会,张口就把整版曲子唱下来。俞粟庐发现其天赋后亲自训练他的唱念功底。

这次纪念俞振飞诞辰120周年的纪念展上,就有一张现存的俞振飞最早的照片——1918年的合影,汇集的苏浙沪曲友中就有俞氏父子。那一年,俞振飞16岁。到了1978年,俞振飞已经76岁了,对这些熟稔于心60年的内容,显然已经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但每次工作前,不论对演出内容有多熟悉,他都会像初学的学生一样,坚持把要唱的内容,事先用工尺谱誊写一遍,准备周全。

我印象里,大约是1984年,有一次要在豫园里为老师实景录像,前后大概持续半个月。那段时间天气乍暖还寒,大家每天起来又很早,不免嘟嘟囔囔说辛苦。而年纪最大的老师却是早早来到现场,毫无怨言,甚至还面露开心。

我问老师,您辛苦吗?他却指着豫园里新爆的杨柳绿芽说,你瞧,春天来了。这一下子让我想到《牡丹亭》里柳梦梅的词“惊春谁似我”。那一刹那,老师对昆剧的感情,以及那份对生命的敏锐和热爱,深深打动了我。

解放日报:出任上昆首任团长时,俞振飞已是高龄。年轻后辈的演出,大师都会亲自来看吗?

岳美缇:只要俞老在上海,他是每场必到。他觉得他来看大家的演出,学生们会更认真、更努力。

记得在1985年5月,上海昆剧精英展览演出在上海艺术剧场连演七天。那一次,上昆带去了上海舞台绝响已久的不少折子戏,如《说亲回话》《扫松》《借茶活捉》《击鼓堂配》《跳墙看棋》《斩娥》等,上昆各行当的著名演员全部上阵。而且我们还带去了一出大戏《玉簪记》。此前,我们受陈从周老师邀请,先到同济大学演出三天。

那时剧场里没有空调,天气很热,连着几天都看到老师来。最后一天,我们以为他不会来了,但从舞台上往下一望,他的身影正在观众席里,还带了朋友来。我过去问老师热不热,他笑眯眯地摇着扇子,说“还好,还好”,那么从容淡定。他知道,他在和不在,我们演出时的心理状态是不一样的。他从来不用嘴巴说责任心之类的话,他的教育都在行动上。

对我们而言,他的出现,就好像定海神针一般。

解放日报:纪念俞老120岁诞辰的纪念展海报上,写着“魏曲梁词韵尚真”七个字,出自大师的《八十抒怀》。据说,“魏曲梁词”指的是开创昆曲谱曲与作词艺术的魏良辅和梁辰鱼,“韵尚真”则凸显了俞振飞对于昆曲表演艺术的理解——韵律与气质要崇尚真情实感。他出自昆曲世家,学古,但不拘古。

岳美缇:俞老艺术观中的重要一点就是推陈出新。他演过很多传统老戏,但是老戏新演,融会贯通。他不拘泥于传统昆曲的程式,忠于内心表现,在艺术追求上勇于探索。

在昆曲小生这个行当,从前的传统演法脂粉气比较重。俞老大胆提出,要把气质放大,在台步、指法、声音表现力等方面都做了改革,努力追求沉稳大方、温文儒雅的风格,为昆曲小生表演风格开创了新时代的突破。

1982年5月,为继承、抢救和发展传统艺术,由文化部和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文化局联合举办了两省一市昆剧会演,在苏州举行。各昆剧团认真准备,共演出十台左右剧目。那一次,上昆带着新编的小全本《牡丹亭》和两台传统折子戏赴会。《牡丹亭》由华文漪饰杜丽娘,我饰柳梦梅。我特意请了一位很棒的化妆师,在妆容上借鉴了话剧的妆容,脸部显得特别立体。我觉得特别好看,但上台后却被不少观众诟病,说过于华丽,对我扮演的柳梦梅也有不好的评价,还说江苏省昆版的《还魂记》朴素淡雅,彰显了汤显祖的精神。最终,江苏省昆拿到了继承奖,上昆拿到了改革奖。这一下让我懵了。

俞老知道后,特意把我叫到身边,安慰我不要自苦。他说,我们的戏,前半段以传统为主,后半段以新编为主,所以显得有些头重脚轻,改一改后会好的,完全可以再接再厉。后来,这个版本改了三次,去了北京、香港演出,还去到了莎士比亚的故乡。在我最没有信心的时候,是老师对我们的努力给予了肯定。

解放日报:当年,也正是他以伯乐的眼光建议你从旦转生。

岳美缇:是的。我进昆大班时,最先学旦行。1957年,我们几个学生跟随俞振飞、言慧珠赴京演出,原本只是跑龙套,却被临时要求主演一台戏。当时缺一个男生,俞老师听到同学们说让我反串《牡丹亭》“惊梦”一折中的柳梦梅,兴致勃勃地为我借来一双高靴,让我突击跟随他学了三天基本的身眼步法。俞老对我说:“眼梢要带手!”“水袖要用腕子劲!”“膝盖不要发直发僵!”认真又严格,完全没把我当作客串的。我上台演出了20分钟,紧张得要命,但顺利完成了任务。结束后,俞老笑眯眯地走到我面前,说“今朝蛮好”,我这才透出一大口气来。

回上海后,老师找我谈话,让我改行小生。我不愿意:我为什么要改行演男生呢?!我就给当时在北京的俞老写信,他三天就给我回信了。他在信里说:“昆曲小生是昆曲的台柱,让你学小生是我的意思。”他肯定我学小生会有前途,并说要亲自教我,负责到底,后面几个字还在下面画了好几个圆圈。他又举例说:“孟小冬是京剧女老生,如果她要回来,你看会如何轰动!这就说明艺术到了顶峰是否定不了的!”信的最后写了“祝你勇往直前”几个大字。这封信,彻底打动了我。

后来他对我倾囊相授。当时他经常要去外地演出,一去一两个月,有时去拍电影,一去半年,所以他就常在信中给我上课,在信中给我说腔、说咬字、说戏,谈文学、美术、书法等艺术之间的关系,还和我谈思想、谈人生。他多方面的知识和修养让我非常敬羡,让我心里充满了对事业、前景的憧憬。他还鼓励我给他写信,对我给他写的信,他总是有问必答、有信必复。他在信里说:你们就是我的孩子,戏校就是我的家。这些话,他从不在嘴里说出口。

从1958年到1966年的8年中,俞老一共给我写了150多封信。我这一生中从来没有第二个人给我写那么多信,可惜这些信后来在浩劫中都遗失了。在我困惑、苦恼、欢乐或忘形时,这些信都给过我警告和鼓励。一个人一生能遇见一个好老师是多么值得庆幸的事。

解放日报:您在大师身边三十多年,他有没有正面批评过你一次?

岳美缇:有一次我演吕布后满头大汗,自己很激动,觉得终于不是演书生了,演武将了,颇为得意。俞老看了说:“今天言慧珠来,她或许会觉得你们有一点过。但我觉得不太同意。我觉得,小囡演戏,不到头,不知道头在哪里,到头了,就知道回头了。”

他的意思是要让学生从心里面主动去体会尺度,而不是听老师单方面耳提面命。我想,俞老也很懂得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精髓,如果学生不到这个点,或者自己还没能悟到,他并不会来催你。这句话我搁在心里,体会了几十年,也琢磨了几十年。而这就是我这一生听到的,他对我说过的最重的话了。

解放日报:特别有涵养,也特别有智慧。

岳美缇:是的,我原来性子很急,贪快,父母的话也不大听的,但跟在俞老身边,他极温和、极耐心,也极宽和,以至于我的性格也变了。他不是教训你,也不会骂你,连“不好”“不灵”这些话也不说,他就是启发你自己去想,分寸在哪里。俞老的人生观和艺术观,对学生影响很大,也是我们这一代人在几十年的舞台生涯中努力实践的方向。

解放日报:俞老还曾经给上海昆剧团填过一阕词《减字木兰花》:“行云回雪,几度沧桑歌未歇。大好河山,碧管红牙海宇宽。盛时新响,应喜后来居我上。老健还加,愿作春泥更护花。”假设不看俞振飞的演出,单从这些文字中也不难感受到他的书卷气。

岳美缇:1984年8月,他在《人民日报》发表过一篇文章《“书卷气”从何而来?》,里面提到的许多观点,至今还未过时。

俞老生前和我们学生经常讲的一句话就是“昆曲演员要有品德,要有文化”。他说,在昆剧和京剧的表演中,“书卷气”不仅指剧中人物的姿态、风度和气质等等,也可以说是一种艺术风格及其精神。它并不限于小生,应当是生、旦、净、丑各行都该具备的。

演员的“书卷气”应该来自品德和文化两方面的修养。幼年时,俞老跟随父亲临汉碑《张迁》《曹全》等,后摹《龙门二十品》,自己研习赵(孟頫)、董(其昌),后来又拜在吴江陆廉夫先生门下,学山水画。陆老师常用极淡的笔皴擦山石,反复数十次,少时的俞振飞就问老师缘故。老师指出,虽然一两遍看不到墨色,遍数多了,就会感到墨韵厚实滋润,避免浮弱枯寂之病。

这些书画底子,在艺术上有触类旁通的功效,让俞老在演出时常常考虑到如何在表演中体现出诗情画意,以增添舞台上美的色彩。他还特别看重从人品到戏品的提高,认为追求技巧并不单以提高技巧为目的,更应攸关人品和戏品。他曾批评年轻演员基本功不到位,更教育我们要唱戏先做人。他对学生的培养首先是放在艺德上的。

他那时很担心一些中青年演员沉迷于扑克和迪斯科,担心演员有书不读,有艺不练,辜负了所受的培养、观众的期望和时代的要求。那时他说:“我这个八十耄翁,是真为他们揪心的呵!”

现在,我也81岁了。记得当年我们戏校毕业的时候,俞老写过一篇文章《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对昆曲青年演员寄予厚望。这些年来,我们昆大班勤勉耕耘,如今把担子交给了青年人。今年恰逢俞老诞辰120周年,我们唯有捧出更多优秀作品,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为昆剧艺术添砖加瓦,才能告慰俞老在天之灵。

【人物】

岳美缇

生于1941年,昆剧表演艺术家,上海昆剧团国家一级演员。上海戏曲学校首届昆剧班毕业,工小生。

关键词: 岳美缇忆老师俞振飞惊春谁似我 几度沧桑曲未歇

你可能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