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聚焦!二里头遗址曾出土一种货贝 很可能从中国西北进入中原腹地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二里头遗址出土青铜爵
近日,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科院大学教授许宏在讲述早期中国与外来文化如何交流互鉴时透露,二里头遗址出土的一种青铜礼兵器和一种用作货币的贝壳均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产物。
许宏介绍,二里头遗址出土了包括青铜礼容器、青铜礼兵器在内的中国最早的青铜礼器群。20世纪70年代,考古学家在二里头遗址发现了一种长条形的青铜兵器,最初定名为“钺”,后来通过比较研究,认为它应被命名为“草原式战斧”。这类兵器常见于欧亚大草原,位于距二里头遗址比较遥远的中国北方及以西地区。“那里的文化因素被中原腹地的二里头人借鉴和吸收,形成了改良的‘草原式战斧’,这显然是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产物。”许宏说。
许宏认为,中国西北干旱地区的最大优势是面向内陆,在中国古代早期文明形成过程中,乃至大航海时代之前,西北地区一直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一波波文明潮由此涌进中国,才有了以“模范”为代表的、高度发达的青铜技术,使中国的青铜文明屹立于世界青铜文明之林,生发出璀璨的文明之花。再如,小麦在四五千年前从西亚地区引进中国,进而丰富了中国古代的食文化,甚至占有重要位置。
二里头文化青铜器铸造过程(模拟展示)
不过,考古资料证实,早期中国的中原人掌握的冶铜技术虽然“西风东渐”而来的,但中原人并非简单的“拿来主义”,而是在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开发出更复杂的复合范铸造技术,这种技术通过里面的模子和外面的范进行青铜铸造,即“模范”,而“模范”逐渐成为是一个固定词组,浸润在中国人的骨血里,形成了中国文化最基本的DNA。
此外,许宏还介绍,二里头遗址曾出土过一种特殊的货贝,即被用作货币的贝壳。经研究,这类贝壳只见于中国南海和印度洋以南的热带海洋,中国境内最早发现海贝及其仿制物的地区位于西北甘肃地区的马家窑文化区域,而在殷墟时代以前,东南沿海的遗址中未发现任何贝类。这说明二里头贵族墓葬里,组成墓主人脖子上项链的近百枚海贝,是翻山越岭地引进内陆的贵族奢侈品,极可能是从印度洋经高加索、中国西北等地进入中原腹地。这又是文明交流互鉴的一个例子。
许宏说,梳理相关考古成果可以发现,以科技为主的物质文明一直影响着社会发展进程。进入青铜时代,早期中国有了以车作战的手段,广域王权国家得以形成。与此形成鲜明对比,随着铁器的出现,骑兵开始走上战争舞台,催生了帝国这一新的社会组织形态。目前,从多元到一体是学界对于中国古代文明形成与发展的共同认知。(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刘嘉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