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快播:簋、鬶、罍、甗……一起来认识藏在博物馆里的生僻字

来源: 腾讯网 2022-12-02 20:51:22

簋、甗、罍、鬲、匜

鬶、觚、觯、卣、簠


(相关资料图)

……

当你走进博物馆

看着一件件精美的文物

却叫不出它们的准确名称

是不是感到有些困惑呢?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认识

博物馆里常见的生僻字

食器与炊具

guǐ

▲西周·颂簋 山东博物馆藏

【颂簋】是山东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之一,圆腹圈足,圈足下有三个兽面象鼻形足,腹部两侧有一对兽首耳,口沿上下各饰一周窃曲纹,器型庄重,铸造精良,是西周晚期典型的青铜器。颂簋器物内底和器盖上各铸有152字相同的铭文,内容完整地记录了周天子对“颂”施行册命典礼的全过程,颂事后铸造了颂簋、颂鼎和颂壶等青铜器,以纪念受册命这件事。

簋是一种盛食器,类似于现在的深腹碗,这件颂簋的器盖倒放就是一个盘子,也可以用来盛食。铜簋与铜鼎的组合是最常用的礼器用品,在社交、祭祀、殡葬等重大活动中不可或缺。鼎为炊器,主要是烹煮和盛放肉食,而簋则盛放谷类素食,二者组合体现了古人食谱的荤素搭配。

guī

▲龙山文化橙黄陶乳钉纹鬶 山东博物馆藏

陶鬶是史前东夷人创造的饮煮器,造型别致且实用。《说文》载:“鬶,三足釜也。有柄喙。”从中便可大致看出鬶的形制,空心三足,有把柄,还有鸟喙状的流,颈有长有短,整器造型类似于鸟类。

这件陶鬶长流高颈,三袋足支撑器身,呈俯卧状,前面两袋足似前肢,后袋足极肥大,似器身及尾。颈身间由一绳纹鋬相连。整器制作规整,外表打磨的光润细腻,充分显示出制作者娴熟制作技艺。流畅的轮廓和恰如其分的局部装饰,使造型活泼和谐,类似一只昂首伸喙的鸟,雄伟而生动,达到了实用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yǎn

▲黑陶甗 山东博物馆藏

甗,古代用来蒸食物的炊具,由两部分组成,上部分为甑,下部分为鬲,相当于现在的蒸锅。

这只【黑陶甗】出土于城子崖遗址,是龙山文化时期的一种典型器形。在它腹部中间较瘦的部位设有通气孔及箅子,在底部鬲中加水,在箅子上方盛放食物,就可以通过蒸汽实现加热,使用起来非常便捷。

▲西周波带纹青铜铭文簠 济南市博物馆藏

簠,古代祭祀或招待客人时盛放谷物的器皿。其基本形制为长方形,盖和器身形状相同,大小一样,上下对称,合则一体,分则为两个器皿。簠出现于西周早期,主要盛行于西周末春秋初,战国晚期以后消失。

此件文物长27.7厘米、宽22.5厘米、高16.7厘米,重4285克,于万德街道办事处石都庄村出土。盖、腹两端置有环形兽首耳,通体饰环带纹、窃曲纹,内底及盖顶内铸有“邿中媵孟妫宝簠 其万年眉宝 子子孙孙永宝用”铭文。

春秋窃曲纹铜鬲青岛市博物馆藏

鬲,古代主要用来煮食物的炊具,有陶鬲和青铜鬲。三足,腹部用来盛装食物,在底部加热烹煮食物。

此件文物呈侈口,口缘外折,束颈,三尖锥空足。肩部饰一周窃曲纹。整器造型精巧,纹饰简洁,工艺精湛。

酒器与水器

▲西周 “鲁仲齐”铭夔纹兽首鋬四足铜匜

孔子博物馆藏

《说文解字》:“似羹魁,柄中有道,可以注水。”《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奉匜沃盥,既而挥之。”匜是古代一种盛水或酒的器皿,造型类似于现在的生活用具水瓢或舀水器,前有喇叭形长流,后有圆形环鋬手,便于倒水和把持。

此器物呈瓢形,曲口,槽型流,深腹圜底,龙形鋬,兽形扁足。口沿及流下饰窃曲纹,腹饰瓦纹。内底铭文共二十七字:“鲁司徒中(仲)齐肇乍(作)皇考白(伯)走父宝也(匜),其万年眉寿,子子孙孙永宝用享。”

léi

▲春秋时期龙纹铺首衔环铜罍

孔子博物馆藏

《尔雅·释器》:“彝、卣(yǒu)、罍,器也。”郭璞注:“罍形似壶,大者受一斛。”罍一般为盛酒器,也可作为盛水器使用,形似壶,出现于商晚期,春秋晚期以后少见。

此件酒器覆盘形盖,上有三环,子母口微侈,束颈,溜肩,铺首衔环耳,鼓腹,圈足。盖面饰交体龙纹,颈饰蟠夔纹,腹饰绳纹两道,中饰交体龙纹,并铸对称双环。

yǒu

▲商代青铜提梁卣 济南市博物馆藏

卣,古代一种盛酒的容器,有扁圆体,也有圆体卣、筒形卣和方卣。

此件文物高20厘米,重1885克,于归德镇小屯村出土。椭圆体,斜肩,垂腹,圈足,绳状提系。盖上有蘑菇型纽,盖内铭文,器物两侧穿系处各饰卷角羊首。口沿下正中各有一凸起兽头,盖、口沿下各饰一周菱形云雷纹,在云雷纹上下各饰一周连珠纹,盖下端饰内加云纹的三角形纹。

zhì

▲商代青铜觯 济南市博物馆藏

觯,古代的一种酒器,用来盛酒或饮酒用。盛行于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

这件酒器口径8.3厘米、高13.2厘米,重441克,于归德街道办事处小屯村出土。侈口、圈足、短颈,颈下饰雷纹。下鼓腹,颈部有两突棱,圈足,饰窃曲纹。

▲西周“鱼伯己”铜觚 青州市博物馆藏

觚,古代的一种酒器,用来饮酒使用,类似于酒杯,可用于祭祀和宴饮。器口呈喇叭状,中段较细且外鼓。

这件铜觚口径16厘米、底径9厘米、高27.3厘米,1973年5月在青州市涝洼村出土。侈口,尖唇。脰、腰俱细,腰腹部饰有横置三角蝉纹,脰部以下饰云纹。圈足较高,外撇,圈足内侧铸阴文“鱼伯己”三字。此觚从其形制和纹饰观察,尤其是腹腰部所饰横置蝉纹,表明其应属西周早期之物。

注:图文资料综合整理自各博物馆。

关键词: 簋、鬶、罍、甗一起来认识藏在博物馆里的生僻字

你可能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