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滚动:弘一法师的别样人生:出身富商受良好教育,风流才子邂逅日本佳丽

来源: 腾讯网 2022-12-03 20:51:22

当你看到这个标题时,有人可能会问:弘一法师是谁?

他就是我国近代著名的音乐家、书画家、戏剧活动家、教育家,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最后成为现代佛教史上德才兼备的杰出高僧。无论是学术、艺术和佛法,他都进入到极致的境界。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俞平伯曾说:“李先生的确做一样像一样:少年时做公子,像个翩翩公子;中年时做名士,像个风流名士;做话剧,像个演员;学油画,像个美术家;学钢琴,像个音乐家;办报刊,像个编者;当教员,像个老师;做和尚,像个高僧。”

尽管取得如此多的成就,然而大家最耳熟能详的,却是他所作的《送别》歌词——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弘一法师有着怎样传奇而别样的人生吧。

自幼口含金汤匙  良缘皆由富贵生

弘一法师原名李文涛,字叔同,1880年10月23日(阳历)出生在天津的一户富商家庭,在家中排行第三。

李叔同的父亲李筱楼辞官行商后成为天津的首富,控制着天津一带的盐业销售,并兼办钱庄,成为天津较早的银行家。

李叔同生母王凤玲,本是李家的丫环,1877年她17岁被李筱楼收为三姨太,位居正室姜氏,和小妾郭氏、张氏之下。她略通文理,笃信佛教,对李叔同的成长有着重要影响。

李叔同十八岁之前,可以说有三件事影响了他的一生。

一是,在家庭浓厚的宗教氛围熏陶下,李叔同从小对佛教产生亲近和敬重,心里埋下了佛缘的种子,其父李筱楼的葬礼,更是让这颗种子在心中萌发。

李筱楼生前乐善好施,爱好禅道,创办“备济社”,向贫民施舍粮食棺木,又兴办义塾,让贫困人家的幼童上学,在津门一带博得“李善人”的雅号。

李叔同五岁时,73岁的父亲去世,李鸿章亲临李宅为之主丧。李家大办丧事,僧众一行普济法事,做了一场焰口。葬礼充满宗教色彩,法师“置磬钟木鱼,燃法华香烛”,一片祥和宁静。

在幼小叔同眼里,这不像是葬礼,更像是重生,因此并不哀伤,也不恐惧,反而有几分茫然和陶醉。这场佛教仪式结束后,小叔同召集邻居小伙伴们穿着袈裟,扮作僧人,效仿法事念经,自命为“大和尚”,以此嘻戏。

李筱楼去世后,大姨太郭氏出于精神寄托,常带着小叔同前往无量庵参神,李叔同在这里跟着念诵《大悲咒》《往生咒》,因此深受佛堂气氛熏陶。

二是,幼年享有得天独厚的优质教育,奠定了日后的发展基础。

其父李筱楼身染痢疾,临终之前将文熙、文涛(李叔同)两兄弟召到床前,留下遗嘱:“文熙继承家业,文涛(李叔同)以兄为父”。在母亲和兄长的护佑下,李叔同继续享受着最优质的教育。

他自幼天资聪颖,4岁便开始跟随母亲王氏朗读背诵名诗格言,始学《三字经》《百家姓》等启蒙书,后读《百孝图》《返性篇》《玉历钞传》《格言联璧》等,还学习书法,临摹柳、颜,7岁开始攻读《文选》。日诵五百字,过目不忘,进步飞快。8岁熟读《四书》《孝经》《诗经》及无数唐诗。到10岁时已能将普世诗文背得滚瓜烂熟。11岁开始学习篆书,摹《宣王猎碣》。

不仅如此,他又学习隶书,热衷于碑学,临写《张猛龙碑》《张之碑》《龙门二十品》等法帖,随常云庄先生学习《史记》《汉书》等史学著作。

13岁钻研历朝书法,掌握了篆刻书法技艺,常受其师常云庄赞赏。

14岁其诗文书法均已打下良好根基,文才初露,诗文出众,成了远近闻名的才子,名噪一时,有“人生犹似西山月,富贵终如草上霜”之佳句流传于世。他不仅能熟读晦涩难懂的各种佛教经文,如《大悲咒》《往生咒》等,而且还经常吟诵出各种富含哲理的诗句。

15岁进入天津辅仁学院,开始接受“新学”教育,内容包括算术、外语等西学知识。

天津诗词界名流赵幼梅是其父生前好友,16岁的李叔同拜赵幼海为师,他很快将诗词融会贯通。同时,他又向著名书家唐静岩学习书法篆刻,从而奠定了自己的书法篆刻基础。

此时,李叔同频繁地跟津门艺林名士交往,与著名教育家严修、大文豪孟广慧、大书法家王吟笙、大画家陈篙洲等诸学者书画大家过从甚密,故而得到广泛的艺术熏陶,真可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三是,失败的初恋为他的人生铭刻下深深的印迹。

李府经常请京戏班子到家中唱堂会,李叔同观看得兴趣盎然,又常随母亲到戏院观戏。8岁时因好奇而萌生冲动,学习唱戏。此后,他常参加票友的聚会,通过演唱彼此交流。

少年才子多风流,尤其像李叔同这样有才情的少年,自是不用说。在情窦初开的年华,李叔同结识了戏院名妓杨翠喜,两人频频约会,移步转眸情愫生。虽然两人情意绵绵,刻骨铭心,然而李家是津门大户,注重门风,不能容忍门第差异巨大这种状况,两人交往只得终结。

这段恋情对李叔同的人生有着深刻的影响,以致后来他常常将情感寄托于烟花巷里。

李叔同17岁那年冬天,在兄长和母亲的安排下娶了天津巨商芥园茶庄俞掌柜的长女。俞氏淑静端庄,但是文墨远在李叔同之下,年龄长叔同两岁。俞氏后来为李叔同生下两个儿子:李准(1900年出生)和李端(1904年出生)。

李府为叔同的婚事大力操办,从家产中拨出三十万元供叔同使用。叔同花巨资买下一部德国钢琴,并开始学习拜厄的《钢琴基本教材》及车尔尼的《钢琴初步教程》。

光阴荏苒,李叔同转眼就长成为翩翩贵公子。

李叔同生母王凤玲出身低微,丈夫去世后,更显孤独,只得将全部的希望寄托在李叔同的身上,期望他从商以继承家业。但无奈李叔同无心从商,而是整日混迹于名伶与艺术中间,很少回家,这让王氏异常悲苦和孤独。

1905年,阴历四月,生母王氏病故,终年四十五岁,李叔同偕妻儿护送母亲灵柩回到天津,破除旧习,举行新式追悼会。在葬礼上李叔同为母亲写下悼词,并且一边抚琴,一边唱着自己为悼念母亲所写的歌曲《梦》。

初入世拥护变法  涉康党惨遭牵连

李叔同成长之时,大清帝国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年轻的光绪皇帝集结了几位血气方刚的政治菜鸟,希望用一场轰轰烈烈的变法来扭转乾坤。

1898年(戊戌年)6月11日,光绪帝下令变法,任用康有为、谭嗣同等人主持变法事务。从6月11日到9月21日,光绪帝发布了许多变法的国是诏书,这便是有名的百日维新事件。

京城的维新浪潮波及天津,热血青年李叔同积极支持维新变法,结果这场变法不过百日就夭折了——光绪帝被软禁,戊戌六君子喋血菜市口。李叔同曾经刻过一方印章,上面的七个字,就是“南海康君是吾师”,这可是天大的罪行,李叔同也被视作康梁一党,因此遭到牵连。

不过,李家毕竟财大路广,上下打点,破费消灾,所幸李叔同免除了牢狱之灾。

▲李叔同年轻时的照片

远避祸害居上海  驰骋文坛恋青楼

李叔同拥护康有为的变法主张,然而变法遭到朝廷保守势力的镇压。在恐怖气氛下他无法继续待在天津,仕途更是无望。

无奈之下,他只得带着家人去上海避祸。

李叔同的大伯在上海经营产业,且生意兴隆,李叔同选择避祸上海,可以得到相应的庇护。1898年,李叔同携带母亲和妻子移居上海,在这个活色生香的大都会一住就是六年多。

到上海不久,李叔同便与上海文坛名人毛子监、李力园、刘泯松等过从甚密,诗词应和,相互交流。

1900年李叔同作《二十自述诗》,冠以四言诗序以自省,故而在上海滩有着“二十文章惊海内”的美誉。期间,他又将自己的印章作品及家藏古代名印辑成一册《李庐印谱》,还编辑出《诗钟汇编初集》,并自作序言。

当年,黄仰宗、任伯年、朱梦庐、高邕之等书画家,在上海福州路杨柳楼台旧址组织成立“上海书画家公会”,李叔同凭借自己的功底成为会员,随之又加入上海书画金石界。“上海书画家公会”举办各种“书画讲习班”,李叔同免费宣讲,向大众普及书画知识,同时还担任篆书篆刻课程的讲授。

1901年秋天,李叔同在群英荟萃的考生中以第12名考入上海的南洋公学(交通大学前身)新开设的特科班,师从著名教育家蔡元培,蔡倡导民主、提倡新学,学校开设英语、数学、国际法等诸多新学课程。李叔同的同学中有黄炎培、邵力子等后来的著名人士。

李叔同还经常参加票友演出,曾饰黄天霸等武生角色。

1904年,他选曲并作词写成《祖国歌》,此曲抒发了叔同满腔的爱国热诚,具有极强的感染力与号召力,因此迅速风靡全国。

1905年沪学会演出的新戏《文野婚姻》,其剧本便是由了叔同写成的。

李叔同既有家财万贯做底气,又有才情容貌当敲门砖,他在情绪消沉这段时期,同一班公子哥们,经常出入于声色场所,情顾烟花巷,眷恋青楼女。与上海滩的名伶名妓朱慧百、李苹香和谢秋云等打得火热。这些风流韵事,桃色绯闻,在上海闹得沸沸扬扬。

李苹香以诗才驰名上海,颇受文人喜爱。李叔同第一次来到天韵阁会见李苹香时,便以三首香艳的七绝相赠。

即使李叔同后来到上海南洋公学读书,但他的课余时间几乎都是和李苹香待在一起,诗酒唱和,风花雪月,两人情深意长。

▲剧照

求深造远渡东瀛  遇佳丽红袖添香

1905年4月,生母王氏病故,终年45岁。母亲的去世使李叔同深受刺激,他突然从感情失败,理想失意里清醒过来,从前的人生仿佛一场梦,大梦初醒,悔恨不已。

6月,李叔同取得南洋公学文凭,决意告别诗酒风流的上海洋场,东渡日本留学,这一去便是六年。

李叔同到东京后,进入上野美术专科学校专攻西洋画,同时,又去音乐学院学习钢琴,并向著名导演藤泽浅二郎学习西洋戏剧。

他的爱好广泛,还同时关注歌曲创作,编辑《国学唱歌集》,收集歌曲二十余首,交上海中新书局出版。

▲李叔同(中)在日本留学时的照片

1906年他集写、编于一身,独自编辑出版《音乐小杂志》,这是我国最早的音乐刊物,其内容包括音乐、绘画、杂感等几大部分。出版后,寄回国内托人发行。

同时,李叔同在日本加入孙中山的同盟会,热心社会活动。

1907年李叔同在东京跟曾延年等一伙热心艺术的青年,共同发起成立“春柳社”,开创了中国话剧表演艺术之先河,这或许是我国最早的一个话剧团——日本著名戏剧艺术家藤泽浅二郎为剧社顾问。后来,“春柳社”组织的多场演出均获得圆满成功。

在《茶花女遗事》中,李叔同男扮女装,饰茶花女玛格丽持;又在《黑奴吁天录》一剧里李叔同饰演爱米丽夫人及跛脚醉汉两个角色,还兼任舞美等职。此后,在春柳社排演的《生相怜》《画家与其妹》等剧中,李叔同均扮演了重要角色。

▲李叔同出演《茶花女》的女主人公玛格丽特

西洋绘画注重写实,进行人体写生是西洋绘画学习的必经之路,李叔同在痴迷西洋绘画时,苦于难寻模特儿。恰好他房东的女儿诚子,天真烂漫,光彩照人。李叔同看着这水灵灵的小女生,诚恳向她提出做自己写生模特,诚子接受了李叔同的要求,这个美丽的日本小姑娘就成了李叔同的专职女模特。

诚子这时18岁,正值情窦初开的岁月,李叔同的才华深深地吸引了她。而独自一人处于异国他乡的李叔同真是难得遇上这么一个知心的女性朋友。经过几个月的交流,两人互生情愫,跨越了画师与模特的界限。这段异国情缘的爱情之火犹如烈焰一般熊熊燃烧,烧掉了李叔同在异国的孤独和彷徨。

两个人就这样度过了那难忘的五年多时光。

或许很多人会有疑问,如此有才华的一个风流才子,为何后来却选择出家,并最终成长为一代佛法高僧呢?由于篇幅有限,下一篇我们将继续更新相关内容,有兴趣的可以关注。

【资料来源】

李叔同《索性做了和尚》;林子清《李叔同年谱》;陈慧剑《弘一大师传》;金梅《悲欣交集:弘一法师传》。

关键词: 弘一法师的别样人生出身富商受良好教育 风流才子邂逅日

你可能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