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新动态:党中信:是守艺人更是梦想家(附精彩视频)
1946年出生在合阳的党中信,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合阳跳戏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有文字记载的,合阳跳戏从祖父、父亲到党中信已是三代相传。党中信十岁投师名老艺人党云龙学艺,从事跳戏演出六十多年,现在仍积极参加跳戏演出、传承跳戏艺术。
1984年,中央艺术研究院在合阳县文庙录制跳戏《打瓜园》,党中信饰郑恩;1999年,著名导演邓在军为渭南录制“自古华山”,党中信在洽川演出《淮都关》饰子都;2003年,文化部在行家庄录制《昊天塔》,党中信担任剧本整理并饰杨六郎;2006年,洽川国际诗经研讨会在合阳举行,行家庄跳戏演出《战盘河》,党中信饰文丑;2008年,党中信参加了渭南市首届文化旅游节,并演出传统跳戏剧目。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从艺六十多年,党中信积极组织演出活动,先后培养了党成岗、党天厚等一批青年演员,为合阳跳戏的保护和传承立下了功劳。
合
阳
跳
戏
/ 国家级非遗名录
独存于合阳沿黄河一带村庄的合阳跳戏,又名“调(tiao)调”或“锣鼓杂戏”,历史可追溯到三千年以前,《诗经》中就有“琴瑟击鼓,以御田祖”之说,说明了鼓作为乐器已被用于祭祀,而跳戏正是伴随着狩猎、赛神、跳巫等民俗活动发展而成的。合阳跳戏演出时没有唱腔,不用弦乐伴奏,只用大锣、大鼓、铙钹和唢呐,演出者用“说”和“吟”完成“唱”和“白”任务,与观众沟通的主要方式是较机械的古代民族舞蹈动作。
合阳跳戏分为广场跳和舞台跳两种形式,主要动作为“上势”,表演古朴粗犷,剧目丰富,脸谱独特,曲牌别致,表演风格因衍生环境、民俗风情和传承人技艺的差异形成了不同流派。剧目多为三国、水浒、西游、封神、杨家将等以武打见长的内容,剧本台词简洁,雅俗共赏,多为四句七言。
2005年文化部有关专家对合阳跳戏进行了考察,认为这一古老剧种对于研究我国戏曲史、舞蹈史及民间风俗有着很高的学术价值,被誉为“研究中国戏曲发展史的活化石”。2008年,合阳跳戏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党中信
合阳跳戏传承人
守艺人&梦想家·党中信
视频/陕西省非遗保护中心
编辑/刘军 审核/杨瑶 终审/李承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