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不小心的引种,让这家猪场母猪日流产25头
引种是猪场饲养管理工作中的一项普通工作,正常情况下猪场内每年都会分批次引入后备母猪,即便是普通的工作因为不细致,也有可能造成巨大的损失。这不, 这家猪场就因为一次不小心的引种,遭受了日流产25头的悲剧 ,下面就让我们复盘下此次事件。
(资料图)
猪群发病情况
据猪场工作人员介绍,猪场在2021年11月12日,从其他猪场引入了826头后备猪进隔离舍。2021年11月23日,生产线内经产母猪开始出现流产,到12月26日逐渐稳定。不过2022年1月9日到5月14日再度出现流产,在3月28日流产数量达到了日流产25头的高峰。
发病后猪场安排了实验室检测,2月7日,送检第三方机构的8份肺脏样品中有4份为蓝耳病毒阳性,测序结果显示为类NADC30毒株。3月10日,送检的仔猪全血中有两份检测到蓝耳抗原阳性,CT值分别为31.07和25.71。再结合母猪3月流产高峰时抗体S/P值均值在2.9这一数据,可以确定此次猪场遭遇大面积流产的罪魁祸首就是蓝耳病,而猪群蓝耳病的状态由稳定变为不稳定则是因为引种导致的。
蓝耳病的危害
蓝耳病,又称为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是困扰我国养猪行业的重要疾病之一。该病最早是在上世纪80年代在美国发现。
猪感染该病会表现为母猪流产、产死胎、发情率升高、断奶后不发情,公猪精液品质下降,商品猪咳嗽、喘气、生长速度下降,死亡率升高,料肉比升高等症状。
另外,蓝耳病属于典型的免疫抑制性疾病,感染后会导致猪群免疫功能受损,抵抗力下降,进而诱发其他疾病,比如蓝耳同副猪嗜血杆菌混合感染、蓝耳同支原体混合感染、蓝耳同圆环病毒2型混合感染、蓝耳同链球菌混合感染,不仅会加大其他疾病的感染率,还会增强其他疾病的临床症状。临床研究表明,蓝耳不稳定的猪场发生非洲猪瘟的概率更大,发病后的损失也更大。
虽然目前市场上有蓝耳经典株弱毒疫苗、高致病性蓝耳病毒疫苗、蓝耳灭活苗等,但蓝耳病目前在国内猪场感染依然是非常普遍的现象,据调查数据显示, 2019年、2020年和2021年三年检测的病料样品中蓝耳病毒抗原阳性的检出率分别为57.8%、40.4%和33%。
导致这一问题的出现,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其一、蓝耳病毒极易变异
蓝耳病毒属于RNA病毒,极易发生变异和充足,从国内出现蓝耳病毒至今,国内的优势毒株一直在不断变化, 2021年分离到的蓝耳病毒毒株以NADC30-like、NADC34-like和高致病蓝耳病毒毒株为主,占比分别为34.7%、27.2%和26.7%。
由于NADC30-like毒株和NADC34-like毒株同我国主要流行疫苗毒株亲缘关系较远,所以在临床上疫苗的保护效果并不理想。临床实验表明,市场上主流的蓝耳疫苗只能减轻NADC30-like毒株感染后的发病症状,提高日增重等生产成绩,对于病理损伤、病毒载量和病毒血症等无影响。这也是为什么市场上有各种蓝耳疫苗,但是蓝耳病依然在猪场内肆虐的主要原因。
其二、蓝耳病毒的传播途径多样
蓝耳病毒的传播途径有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垂直传播一是母猪可以通过乳汁将病毒传染给仔猪,二是蓝耳病毒可以穿过母猪的胎盘屏障,感染胎儿。水平传播主要是通过唾液、精液、尿液、鼻腔分泌物等将病毒从带毒株传染给易感猪,此外,蓝耳病毒还可以通过气溶胶实现通过空气而较远距离的传播。
引种导致母猪流产复盘
回到发病的猪场来,引入后备母猪导致猪群爆发大面积流产,说明猪场存在两大问题。
1、后备母猪引种为做好监测和驯化工作
正常情况下,猪场引种之前都会对引种母猪进行相应的抗原和抗体检测,抗体和抗原都为阴性的猪群是最佳的引种对象,抗体阳性、抗原阴性的猪群次之,抗体和抗原都为阳性的猪群操作不当就有可能导致猪群蓝耳由稳定变为不稳定状态。
发病猪场就是因为后备母猪存在多个种源,且有猪群属于抗体和抗原双阳性猪群,引种后导致蓝耳不稳定,引发猪群大面积流产。
后备母猪引入猪场后需要在隔离舍饲养,并且完成驯化工作,驯化一般是通过疫苗+药物的方式进行。 后备母猪进场后即在饲料中添加七清败毒颗粒1kg/吨+黄芪多糖粉400g/吨+替米考星2kg/吨,连用14天后肌注猪场内正在使用的蓝耳疫苗,疫苗免疫后,七清败毒颗粒1kg/吨+黄芪多糖粉400g/吨,再用7天时间 ,对猪群进行抗体和抗原检测,如果抗原阴性,抗体S/P值在1.5左右,证明蓝耳处于稳定状态,驯化工作已经完成。若S/P值大于2.0,则需要继续使用上述药物,直至S/P值降至1.5左右。
2、猪场内原有基础母猪群健康度较差
提升猪群健康度和抵抗力是预防各种疾病的关键,而膘情的好坏直接决定着猪群抵抗力的高低,研究发现,母猪的背部肥厚与其繁殖性能之间有着一定的密切联系,背膘过厚或过薄都会影响母猪的生产成绩。
1分膘情,对应的背膘厚度为10-14mm,臀部与背脊骨明显,尾根四周凹陷,腰部凹陷。 2分膘情,对应的背膘厚度为15mm,背骨和肋骨稍用力可以摸出,尾根四周凹陷,侧面平坦。 3分膘情,对应的背膘厚度为18mm,手掌用力施压,才能感觉到背脊骨,背骨四周手摸有弹性,后躯有弧度,尾根处无凹陷,年轻母猪背部平坦。 4分膘情,对应的背膘厚度为21-23mm,用力压也摸不到背骨和肋骨,摸不到髋骨,前躯宽厚,尾根四周沉积很多脂肪,臀部偏大。 5分膘情,对应的背膘厚度为25mm以上,无法看到或摸到背骨和髋骨,目视可见大量脂肪堆积,身体呈圆柱形。任何时候母猪的背膘厚度都要达到3分膘情,不得低于16mm,到分娩前应该达到4分膘情以上,背膘厚度在24mm左右。如此才能保证母猪健康的身体和足够的抵抗力。要想达到这一膘情,就需要根据母猪的怀孕日龄,实时调整饲喂量, 建议:怀孕0-30日龄母猪,1.5-2.2kg/天;怀孕31-75日龄母猪,1.8-2.2kg/天;怀孕76-95日龄母猪,2.3-2.5kg/天;怀孕96-110日龄,3.3-3.5kg/天,怀孕111-114每天减少0.5kg,到分娩当天将饲喂量控制在2kg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