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灾后重建 金融服务如何彰显温度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期,京津冀多地持续强降雨引发洪涝灾害,灾情汛情牵动人心。帮助受灾群众和企业减少损失,加快灾后重建迫在眉睫,金融支持是其中重要一环。
为做好相关工作,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接连印发《关于加大保险预赔付力度 着力做好防汛救灾保险理赔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防汛救灾和灾后重建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等,从多方面部署相关工作。
首先,为受灾地区恢复生产和重建家园提供强有力的支持,金融要做好百姓生活的保障者。金融机构首先要保障基本金融服务不断档,让百姓安心、放心。具体来看,要不断完善应急保障机制,确保灾情期间金融秩序不乱、金融服务不断。一方面,通过排查网点各类设备和基础设施隐患,保障重要金融资产和数据安全,维持网点稳健运行,保开门、保营业、保供应、保服务;对于受灾严重或交通不方便的区域,则要畅通线上服务渠道,尽可能便利百姓生活,避免出现金融服务真空。另一方面,要尽力满足灾区交通、通信、燃气、电力、排洪防涝等基础设施修复重建和改造升级等重点领域的金融服务需求。
其次,为受灾地区恢复生产和重建家园提供强有力支持,金融要做好风险的分担者。资源配置和风险分担是金融业的重要功能之一。其中,保险承担着重要的风险转移、风险分担、风险预防和资金储备功能。在灾后重建的关键时刻,全力以赴做好保险理赔工作,不仅要切实发挥保险作为灾害“减震器”作用,减少财产损失,更要发挥其社会“稳定器”功能,让百姓尽快从灾情中恢复过来。在执行过程中,要以最大程度便利百姓和相关主体为目标,通过绿色通道等机制优化“应赔尽赔”,提升理赔质效;此外,还可以借助包括无人机等科技手段,尽快定损,优化理赔服务模式,实现能赔快赔、应赔尽赔、合理预赔。
再次,为受灾地区恢复生产和重建家园提供强有力支持,金融要做好生产建设的激活者。助力灾后重建,保险理赔是最基础、最迫切的金融服务,但金融系统的支持还远不止于此。对于受灾企业,金融机构应主动纾困解难,在综合研判下调整其还款计划,降低融资成本,助力受灾企业脱困。同时,对于相关领域的重点行业,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助力其提高后续发展能力。
灾后重建需要各界凝心聚力。作为实体经济的“血液”,为受灾地区恢复生产和重建家园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是金融系统的使命担当,更是其职责所在。在金融管理部门的引导下,我们期待金融系统凝心聚力,引金融活水,为灾后重建提档加速,将更多优惠政策、信贷资金向受灾严重的地区、行业倾斜,更好发挥金融资源配置、风险分担和赋能实体功效,形成加大灾后金融供给、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强大合力,以“加速度”的金融服务彰显金融的温度。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