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快资讯:多家公司偿付能力触发“警报” 上半年险企增资发债忙“补血”

来源: 中国金融新闻网 2023-07-05 11:08:59

今年6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批复同意了5家保险公司的资本变动申请。其中,泰康养老和太平财险获批新增注册资本均为10亿元;中国人寿海外公司拟增资约41亿元;中国人寿再保险获批发行10年期可赎回资本补充债券,发行规模不超过50亿元。

《金融时报》记者发现,今年以来,还有包括中国人保、太保产险、国寿财险、阳光保险、中再财险、太平再保险等在内的多家险企相继通过增资、发债等方式“补血”。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6月27日,险企资本补充规模逾780亿元,超过去年全年的540.47亿元。


【资料图】

业内人士认为,保险公司密集进行资本补充,与偿二代二期规则下,险企偿付能力充足率下滑有关。增资、发债皆是为了解决资本不足和偿付能力下降问题。险企一方面是为满足监管要求,另一方面要为业务拓展增加资本金和流动资金。

险企密集增资发债

从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的信息来看,近期又有多家保险公司集中发生资本变动。具体来看,6月26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批复,同意中国人寿再保险有限责任公司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发行10年期可赎回资本补充债券,发行规模不超过50亿元。

据悉,资本补充债券是指保险公司发行的用于补充资本,发行期限在5年以上(含5年),该类债券列于保单责任和其他普通负债之后,先于保险公司股权资本的债券。自2015年保险公司被允许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资本补充债以来,资本补充债发行总规模已超3500亿元。

资管行业人士分析指出,“对于保险公司而言,发行资本补充债能提高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利于抵御风险,更好实现盈利。同时,也有利于扩大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主体,丰富市场投资品种。”

增资方面,6月25日,太平财险变更注册资本申请获得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批复同意,其注册资本新增10亿元,由61.7亿元增至71.7亿元。而在此前的6月21日,另一家保险公司泰康养老的变更注册资本申请获批,其注册资本也新增10亿元,由50亿元增至60亿元。记者注意到,两家保险公司增资的主要出资方均为各自的控股集团公司,并无新增股东加入。

关于增资目的,太平财险在公告中表示,增资是为进一步充实资本实力、支持业务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保障公司健康持续发展。而泰康养老的增资则更偏向于满足偿付能力需求。

除此以外,6月20日,厦门银保监局官网发布关于君龙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变更注册资本的批复,批准君龙人寿注册资本从15亿元增加至21亿元。增资后,君龙人寿公司原有股东及出资比例保持不变。

综合上半年情况,中国人保集团及旗下人保寿险双双创下资本补充债发行120亿元的最大规模。中国人寿海外公司获批的41亿元为上半年增资最大规模。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保险公司发行资本补充债规模达444亿元,大中型险企占据主导,险企增资规模则超过200亿元,以中小险企为主。

根据原银保监会数据,2022年,保险行业通过市场化方式补充资本540.47亿元,其中,20家保险公司股东增资412.67亿元,10家保险公司发行资本补充债127.80亿元。由此可见,2023年行至过半就超越了去年全年的数据。

中华联合保险集团研究所所长郝联峰撰文指出,随着险企注册资本增加和资本实力增强,其承保能力不断增强,业务规模越来越大,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承保能力不足而被动分保、被动限制业务发展等情况。

偿付能力下行压力大

2022年初正式施行的《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Ⅱ)》(以下简称“偿二代二期工程”),对保险业审慎监管的三支柱框架进行了修订与完善。受其影响,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率出现下滑,补充资本成为一些公司的当务之急。

新监管要求下,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达标,要求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50%、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100%、风险综合评级不低于B类。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信息,今年一季度末,185家保险公司中,16家被评为C类(中风险),11家被评为D类(高风险)。上述27家保险公司尚不符合“风险综合评级不低于B类”的要求,偿付能力“不达标”。

记者注意到,东吴证券近期在一篇关于“主要财险公司的季度经营和盈利能力”的报告中分析指出,头部财险公司一季度核心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指标环比均有所下降。其中,样本财险公司的平均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环比2022年四季度下降4.8%;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环比下降4.2%。

东吴证券认为,财险公司今年二季度的偿付能力充足率仍将继续下降。与此同时,华创证券非银团队也预计,寿险行业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同样将普遍下降。

面对行业整体偿付能力下行,除发行资本补充债外,监管方面也鼓励险企通过其他“外援”资金来提高风险抵御能力。2022年8月,央行、原银保监会发布《关于保险公司发行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保险公司可通过发行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永续债)补充核心二级资本,进一步拓宽了保险公司资本补充渠道。

今年3月,中国太平发行2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37.76元)永续次级资本证券,融资“补血”新工具迎来“破冰”。

平安证券非银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王维逸表示,监管部门允许保险公司发行永续债,从发行主体、发行条件和减计、转股及赎回条件等方面作出规定,有助于进一步拓宽保险公司资本补充渠道、增加险企的核心二级资本、提升险企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水平,同时增强保险公司风险防范化解能力。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保险业风险评估报告2022》指出,当前我国社会资本进入保险业的意愿降低,外部资本供给减少。这主要是由于多数中小险企难以提供长期稳定的资本回报,导致现有股东缺乏增资意愿,对潜在投资人的吸引力不足。从严的监管公司治理,也让有意愿、有实力、满足资质要求的投资人较少。另外,整体经济环境承压,部分险企现有股东面临较大经营压力,导致增资能力及意愿下降。

这意味着,随着偿付能力监管的强化、偿二代二期工程的深远影响,叠加民营资本“退潮”,保险业短期内“补血”压力可能会只增无减。不过,尽管外源性资本补充工具多样,但增资扩股和发债都非治本之策。保险公司通过提升盈利能力增加资本实力,进而提升偿付能力,才是长久之计。

关键词:

你可能会喜欢: